525311
post:525311

“体系贯通、实践引领、联合共享”的五年制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践——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



导语: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教职(2020)7号)中的主要任务,南京分院结合自身在建筑专业方向的办学优势与特色,积极申报专业群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被评为省五年制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专业群形成了“体系贯通、实践引领、联合共享”为特色的建设路径,走出了一条通过专业群建设提升五年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创新之路。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开放共享”。因此,南京分院组建了以土木建筑专业大类为平台,以BIM信息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绿色施工技术为手段,以房屋建筑工程技术施工为重心,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工程管理等专业配套建设为一体,适应建筑产业发展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包含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建设工程管理4个专业。五年制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采用五年贯通、循序渐进、通专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逻辑,探索五年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过体现统分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紧扣能力成长的课程实施,实现实践引领“双元”育人;通过分工协作、资源统整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形成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以“体系贯通”为特色,形成建筑专业人才的长学制培养路径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按照五年一贯制统筹安排,整体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教学各环节,课程体系注重模块化提升,统筹安排实践训练环节,增加技能训练时间,学生能掌握比较复杂的技术和技能。最终形成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工作任务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

专业群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五年一贯制的长学制培养,融合“能力递进”、“创新驱动”、“素质贯穿”和“文化融入”四条主线,将初中毕业起点的学生培养成建设行业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在“能力递进”方面,通过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分项训练→综合实操→实境生成”实践体系的构建,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逐步递升。在“创业驱动”方面,以技能大赛、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学生创新素质逐步提升。在“素质贯穿”方面,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通过素质教育课程、社会实践及增加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和实践学时等环节,将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养成。在“文化融入”方面,以建筑业绿色健康发展为主旨,将安全、文明、绿色的产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了立德树人核心目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对我校专业群建设推动人才培养非常关注,金玉副院长一行领导专程前往我校参加了“以OBE理念建构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专题调研会”,对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进行重要部署。

                                             

图1 金玉参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专题调研会

在“体系贯通”为特色的专业群建设路径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学生得以全面成长,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2022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22年江苏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图2 专业群“双元”人才培养,德国专家授课,学生参与真实项目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以“实践引领”为特色,开展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是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双师”素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实现“智能建造”和“数字管理”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环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顺应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融合BIM信息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建筑节能等,开设以实验教学、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跟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环节构成的横向体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学程的纵向体系,并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互相渗透,旨在打造建筑行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摇篮。

首先,构建数字化的“一站式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专业群内教学资源全流程共享共用,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化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专业群平台课中统一使用,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中延续使用,形成资源“一站式”开发、教学“一站式”使用、技能“一站式”成长的数字化平台。其次,构建“产教融合”课程评价机制。一方面,通过制订产教融合型课程考核标准、跟岗与顶岗实习手册、企业导师手册等,使得课程实施过程标准化,教师、学生考核标准化;另一方面,积极推进“1+X”技能等级认证,针对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要求开发职业培训包,学生根据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满足“智能建造”和“数字管理”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2022年,徐伟处长专程前往我校,并做了“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的专题讲座,对专业群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方向性的指导。他指出,学校要进一步精准定位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和素养,优化调整专业教学资源,明晰专业群与服务面向职业岗位群、产业集群的对应关系,形成基于产业需求的专业群优化调整机制。


图3 徐伟开展专题讲座

在“实践引领”为特色的专业群建设路径下,“双师”素质得以加强,专业群老师获得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2项;参与国家教学标准编制1项;全国优秀教材1本;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江苏省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获评江苏省“十四五”在线精品课程1项;参与建设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与雨发集团合作成立市级专业学院1个;与南京测绘院开展校企合作学徒制培养项目1个;申报横向课题1项。


图4 专业群教师使用“一站式项目管理平台”授课,学生获取技能证书和省级三创生证书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以“联合共享”为特色,实现群内资源共享,区域联合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在构建中强调联合共享的理念,由于各专业同属土木建筑专业大类,各专业组合科学、结构稳定,职业岗位迁移力强。南京分院通过有效整合专业资源,在专业群建设中形成合力,达到1+1>2的效果。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基于“工业化生产、数字化建造”的BIM信息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大力发展,需要施工人员既具备施工管理能力又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各专业虽然有自己的核心岗位,但专业群的联合共享可以将施工、造价、管理等相似岗位群融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配置优化,各专业之间职业岗位高度互通、相互配合、共融一体,支撑专业跨界融合共育人才,实现群内资源共享。专业群共建设了12门在线课程资源,其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一)》获评江苏省“十四五”在线精品课程,同时被收录在联院课程资源库作为联盟课程使用。

南京分院积极响应南京市教育局“宁淮教育合作”战略,与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单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与淮阴商校建筑工程系开展了一系列“联合共享”的活动。2021年,双方派出教师联合组队参加了全国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三等奖;2022年,双方在“建筑CAD”技能大赛中进行技能比拼和交流;同年,与淮阴商校结对共建的南京分院“强能匠师”四有好教师团队获评南京市重点培育团队建设名单。专业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立足江苏,敦笃励志,实现区域联合发展。


图5 专业群教师 “宁淮合作”, 开展共享交流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南京分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在联院五年制高职高水平专业群中期检查中获评“优秀”等次。“体系贯通、实践引领、联合共享”的专业群建设有效提升了南京分院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有效促进了我校专业群教师和产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共享、共育、共赢、共创”,有效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协同创新,协作培养”。

  

作者:杨正民 刘奕

作者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