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职教教研室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指导,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造就各行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服务,促进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围绕课程改革的工作核心,推进学分制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注重提高质量、注重教科研的发展、注重专业建设,加强服务指导,提高职教教研工作的水平,从整体上促使全市职业教育的水平再上台阶,并在全省位居前列。

三、工作任务

以职业教育科研为引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强化研究,落实措施,力争在各方面实现新的发展。

(一)强化作风建设,为基层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全市职成教教研机构,我室将在原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落实服务措施、建立服务制度,为广大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各方面的服务。

职教教研室将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学校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技能水平,以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切实提高教研工作效率,争取达到较高的基层单位工作评议满意度。

(二)紧密围绕课程改革的工作核心,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职业教育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立课程的产品意识和质量意识,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与职业实践过程的有机结合。

1、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工作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市课程改革将以《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为指针,按照“理论先导、点上实验、总结经验、面上推广”的步骤进行,努力在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专业指导力量,力争在三年内形成具有一定应用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建立一批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培育一批课程改革示范专业,从而带动和推进我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形成南京职教特色。

(1)做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试点情况总结。对我市职业学校实际状况和课程改革试点实践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充分把握优势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制订课程改革总体方案,计划南京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操作。

(2)明确各类课程改革的阶段目标。A、调整、充实德育课程内容,以构建“和谐德育”为抓手,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德育课程,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B、结合专业特点调整教学目标,制定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文化基础课分层的教学目标、考核办法;加强文化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删繁就简,明确最低要求,革新教学方法;在反复论证和试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启动与大类相配套课程的开发;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展,充实艺术、人际关系、环境保护、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地方拓展性课程。C、专业课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划分专门化方向,以此为基础开发核心课程的综合课程;找准切入点,通过整合、移植和重新开辟等途径进行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开发,融合相关学科知识、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专业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并明确课时安排贯穿各个年段,开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改革实践。各学科(专业)均要做好课程改革试点的选点、布点工作,以期获得可供推广的经验,带动各专业的课程改革。

(3)强化课程改革实施的推进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一系列研究机制;有计划地开展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促进以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开展,增强职业学校自主开发和管理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稳步推进学分制的实施

(1)进一步深化对实施学分制的认识,明确学分制与课程改革的配套关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因地制宜的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

(2)全市第一批十所学校要对学分制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总结与分析,明确存在问题,调整实施计划和步骤。各校要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制订并进一步完善本校相应的实施方案和配套的管理配套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为学生创造选课和选师的条件。

(3)着重围绕九个大类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开展系列教学研讨活动,定期组织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相关学校进行研讨,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4)加强管理软件的使用和指导。克服困难,逐步落实学分制管理软件的配套,通过软件管理初步实现部分通用的文化课和专业课课程在专业间、学校间的学分互认,进而逐步为学习者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选课创造条件。

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

(1)进一步进行校企合作新模式的研究。通过实质性的开展南京职教“牵手百家企业”活动,继续产学双方共同建设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人才、委培式办学等产教结合模式的探索,并积极促使行业、企业专家介入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开发、教学的实施、产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校企人员的互动等工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依托行业和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2)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的质量和内涵。通过部分学校与企业成功合作模式的案例剖析,加强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研究和指导,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加强专业师资队伍,推进精品和特色专业的建设,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服务。

4、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1)积极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活动化。各学科(专业)教学研讨活动要努力推广 “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文化教育功能化、专业教育实践化。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观念、劳动态度,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文化知识基础。职业技能训练要适应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需要,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促进专业教育实践化,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本学期将结合我室制订并下发的技能年段标高,通过加强过程管理,来促使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提高达标率。制订实训工作检查评价指标,通过制度化的检查来促进各校实训工作的落实。

(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灵活、快速、便捷、广泛和开放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建立并完善部分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1)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探索能够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发现和激发学习者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习者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评价方式和方法,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

(2)促进教学质量评价的社会化、多元化。完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和监控机制,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进一步改进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质量统测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其次,探索采用笔试、口试、现场操作、工件制作、作品评价、自评、互评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第三,学校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管理工作,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完善对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

6、创新常规教研,提升教研工作的层次

调研和检查相结合、集中视导和分散视导相结合,加强对基层学校教学工作的了解,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教培合一的专题式教研活动,将有主题的讲座与听课、评课、实践活动相结合,并作为教师的培训活动;结合学科(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讨,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探索并推广“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加强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训练,开展教师(学生)专业技能抽查、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和学生技能鉴定工作,“以查促训、以赛促教”,提高教师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加强过程性管理,督促技能标高的落实;结合梯队式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青年教师的送教、汇报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制订教研组建设规范要求,促进各校教研组规范化建设,总结、推广优秀教研组的经验,发挥学校各教研组在教学、教研和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为优秀教研组评比做好准备; 改进措施,做好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工作;开展五年制高职的教学研究,扩大教研服务工作的覆盖面。

(三)以教科研为先导,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本学期围绕课程改革、学分制推进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内容,开展有效的教科研,发挥教育科研的科学性、基础性和先导性。

1、以课题为载体,加大教育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推进力度

(1)重点开展课改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研究与实践》为抓手,构建子课题网络,通过“研究、试点、推广”,保障课题研究有序高效;牵头组织重点学校进行协作研究,形成研究合力。

(2)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的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指导研究与实践》三个中国职教学会课题和《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体育健康〉教学中的应用》两个市级立项课题的后续研究工作,定期做好课题研究交流和指导。

(3)围绕工作重点开展课题申报工作。新的课题申报要以课程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专业建设等作为研究方向,注重课题群体研究,实行重大课题(学校主干课题)和优秀成果奖励制度,鼓励各学校开展学校主干课题的研究。要求学校在“十一五”期间,选择应用价值广、教师参与面大、引领学校专业发展的课题作为主干课题,同时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子课题研究,进行校本讲义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培养教师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能力,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科研品牌,

(4)围绕教师专业成长,启动《职业学校校本培训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内容和方法的研究,锻炼科研队伍,培养科研新人,探索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2、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以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学校教科室(教务处)、教研组(课题组)三级科研网络,完善各项教科研管理制度,围绕科研评估细则,开展科研工作的专项调研。

(2)加大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科研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组织第二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通过系列培训重点培养科研骨干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

(3)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成为基层科研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3、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科研成果评比工作

通过报告会、公开课、学术交流、现场会等形式,开展优秀成果总结和推广工作,扩大研究成果的辐射影响和示范作用,使科研成果真正成为共享的教育资源,并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

(四)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梯队式师资队伍建设

树立“技术强校,人才强教”的职教理念,以两个达标(教学技能、专业技能)为抓手,以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养为支撑,紧紧围绕我市“十一五”期间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目标,切实提高我市职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1、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1)由我室按专业大类牵头组织专业教师的技能等级培训与考证工作,鼓励教师一专多证、一专多能,扩大“双证型”教师的比例。

(2)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岗位实践。通过牵手行业企业,构建培训网络,组织专业教师带任务和课题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工程实践、项目实践和岗位实践,培养专业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渐从“双证型”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3)开展优秀“双师型”教师的评选。通过学校选拔和市级评选,树立典型,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培养强师。

2、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通过系列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逐渐在各专业(学科)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课程改革能力的教育教学骨干,引领专业发展,推进课程改革。本学期继续按计划做好为期一年的计算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有关后续工作,同时做好数学和服务类(烹饪、旅游与饭店服务、形象设计)专业教师两个市级骨干培训的启动工作。

3、举办教务主任、专业办主任培训

教务主任和专业办(部、科)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学期将组织培训班和通过现场会等方式开展相关培训。

4、开展中年教师赛课活动

通过学校选拔和市级赛课,促进我市职业学校中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发挥影响和示范作用。

5、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和主题培训

利用教研活动,开展“教培合一”的常规研训;聘请教育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高等院校名师以及社会职业培训师等开展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新动态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技能培训、参观调研和工程实践等多种形式培训,扩大教师继续教育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6、教师专业技能抽查。“以查促训,以查促教”,通过对专业教师技能抽查,促进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7、加强校本培训工作

(1)坚持人才强校,重视校本培训。坚持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三位一体”,为教师的成长成熟搭建平台。

(2)各校要配合我市开展的学分制改革和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教师理论培训。组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各校要坚持使用也是培养的原则,通过压担子、下任务、带课题等方式,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作用,优先组织他们参加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发挥他们在课程改革和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引领示范和骨干作用。

(4)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和专业教师的岗位实践。按照专业大类和专业技能要求,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企业项目实践;做好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岗位实践的规划,确保教师带任务和课题,分专题和项目参加企业岗位锻炼,保证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参与度和时间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7、加强教师培训管理

利用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和继续教育卡,加强对教师市级培训的统计和过程管理,规范培训的记录和验证的环节,提高教研培训活动的信度、效度,加大对培训质量的监控力度。

(五)加强过程管理,促使对口单招工作再上台阶

认真总结经验、分析不足,采取措施,应对挑战,进一步加强单招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加强单招教学的过程监控,切实提高单招教学质量,争取取得新的突破。

——加强对口单招形势的分析。认真收集、整理和分析省、市有关信息,正确把握单招发展方向,认清形势,对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加强复习教学的研讨和指导。各学科(专业)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有关情况,指导学校科学组织复习安排、选择复习方法和手段,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有效做法、有效经验,同时加强和兄弟城市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坚持做好过程检测和质量分析。通过对各校月考或单元性测试制度的检查以及组织全市调研性测试,加强复习教学质量的检测和监控。学校在复习教学中及时讲评反馈,及时查漏补缺,进行有效过程监控,把复习工作真正抓紧抓实。

——做好省技能统考工作。按照省教育厅有关精神,组织开展部分省统考专业的技能统考工作,做到周密安排、有序实施,确保顺利完成。

——做好技能考核新方案的分析和研讨。针对省考试院对各专业技能考核方案的修订,有组织地进行有关学校的研讨活动,认真分析考纲的变化和特点,根据学生情况制订有效措施,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管质量与水平

树立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强化服务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教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积极引导、规范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教管科的工作职能。

1、加强教学的过程性管理,优化质量检评工作,提高学科、专业教学质量。

(1)加强专业教学计划审核和实施过程的管理,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积极开展职业中专新开设专业的教学计划审核,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动态监督管理;继续开展走读中专校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的调研和检查,了解走读中专校各办学点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督促各办学点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

(2)认真做好文化课和专业课质量统测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统测的覆盖面。本学期将组织实施全市职业中专05级语文、数学、英语和04级、05级专业课的理论、技能统一质量检测,力求以科学合理的检测办法,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科、专业的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市级评优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配合教研科组织全市职业学校中年教师“赛课”工作,通过“赛课”活动,进一步促进广大中年教师钻研、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发挥中年教师的骨干和榜样作用。

(2)配合教研科进行职成教兼职教研员的重新聘请工作,调整、充实兼职教研员队伍,增强教研力量。

(七)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整体水平

1、以科研创新为抓手,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1)积极开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与探索”研究活动,学习教育理论,更新工作观念,积极开展实践,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毕业实习管理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

(2)协助相关部门制定《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实习管理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意见》,以制度为保障,推进毕业实习管理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修订《学生实习手册》和《实习管理手册》,增强实习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校企合作为中心,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1)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树立“为企业服务,借企业发展”的意识,促成“订单培养”,提高就业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2)举办第三届“中等职业技术才交流会”,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企业选聘适合的员工、学生选择适合的就业岗位搭建平台;

(3)积极拓展境外就业市场,做好境外就业的牵线服务工作;

3、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水平

(1)针对毕业实习管理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加强与兄弟省市之间的交流,汲取工作经验,交流思想观念,探讨科学方法,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

(2)积极做好“职业指导师”培训、考证的牵线服务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3)修订部门、岗位工作职责,明确职能,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南京市职教教研室

2006、2、8、

供稿:南京职教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