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职教教研室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职教教研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培训指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围绕课程改革的工作核心,以学分制建设为重点,走内涵发展之路,注重提高质量、注重教科研的发展、注重专业建设,打造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为造就各行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服务,从整体上提高全市职业教育的水平,努力使南京职业教育教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并在南京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工作原则

加强服务指导,以一线教学实践需要为出发点,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提高职教教研工作的水平。

四、工作内容

以教科研改革为主线,强化管理,落实措施,力争在学分制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科研的深化、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大力推进学分制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教育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大力推动学分制的实施。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与职业实践过程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促进十所重点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实施。

本学期,职教教研室重点做好推行学分制的工作。围绕执行上学期末我室制订并下发的学分制教学计划,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着重对九个大类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进行研讨,力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十所学校要拿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要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充分发挥专业办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对核心课程的实施严格把关;认真听取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九大类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在开设核心课程时要请行业专家上课,到行业去上课,引进行业职工岗位培训的模式,学校要与行业、企业牵手,实现零距离接触;研究制订配套的管理条例、解决推行学分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深入研究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

推进学分制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本学期的课程改革工作将在上学期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深入。首先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德育课程。其次,文化课要调整教学目标,开发与大类专业相配套的课程。此外,专业课要根据职业岗位群划分专门化方向,按照综合化和模块化构建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重点做好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试点工作,以期获得可供推广的经验,带动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的课程评价和考试制度,积极通过多元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希望各校以课改为契机,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下功夫,由教材编写向课程开发转变。

3、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

职业学校的品牌及社会影响力主要通过骨干、特色专业来体现,必须了解社会新兴产业、熟悉市场,在推进精品和特色专业的前提下,提高灵敏度和适应能力,灵活设置专业。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要为全市的专业规划和专业布局服务,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服务,要加强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研究和指导,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的质量和内涵。

做强骨干专业。骨干专业是学校办学方向的重要体现。骨干专业建设要科学论证、重点投入,积极与市场接轨,密切与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要成立有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实现专业设置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做优特色专业。特色专业是学校办学品牌的重要体现。各职业学校特色专业设置不求大而全,要求少而精。特色专业的建设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办出亮点,办出品牌,办出特色。

创建新型专业。新型专业是学校适应市场的重要体现。要了解和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新领域、新行业、新工种和新岗位对人才的规格要求和数量需求,学校要合理利用现有专业师资、专业设备、实验实习手段等有利条件,开设社会急需的短线专业、新型专业和复合专业,形成学校新的增长点,提高学校的市场适应能力,提升办学效益。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各学校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长线与短线相结合、新兴与传统相结合、变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中高职衔接、错位式发展,走质量和内涵发展之路。

4、依托行业和企业,坚持产学相结合,进行校企合作新模式的研究。

职业教育办学要突出“职业性”,体现专业性,就必须依托行业和企业,通过协作式、合作式和产业式等多种模式,开展校企联合,进行产教结合。在此我们倡议实施南京职教“牵手百家企业,走合作办学之路”,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依托行业,依靠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1)产学双方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在产品技术革新换代迅速的领域和行业,学校负责文化基础课和理论基础课的教学,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和实习,既减少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降低办学成本,又为教育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学生提供了“零距离”的岗位训练。

(2)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人才。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围绕市场办学校,围绕企业办专业”,使学校贴近、贴紧、贴实产业发展和岗位要求,使专业教学跟上技术更新和发展的步伐。学校直接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企业也可以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3)委培式办学。企业委托职业学校对高中生、大学生、社会人员进行培训和培养,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特殊要求。

(4)投资方式办学。双方出资、出技术、出设备、出人员、出教材,并通过对学校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改革,把教学目标向市场延伸。

(5)收购方式办学。可收购小型工厂作为实习实验场地。

5、探索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职教教学模式。

从职教规律和特点出发,研究并推广“项目教学”、“合作学习”、“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尝试在部分学校、部分专业试行行动导向、项目课程、任务驱动等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建立与市场需求和社会变化相适应、与企业实践相联系、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统一的按照工作过程设置的综合性和案例型教学项目。

6、教学研究中做好常规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工作。

教学研究工作要做到工作有重点、管理有中心、研究有抓手、课改有目标、实施有内容。本学期,在做好各项常规教研工作的情况下,德育课教研以推广校本教材为契机,将德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将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与养成真正落到实处;文化课教研重点是围绕江苏省编新教材的使用,做好教材研究、集体备课、教辅资料编写等工作,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讨;专业课教研重点是认真细致地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推广“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强调专业理论的基础性、实用性,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强调专业技能的规范操作、熟练操作。抽查部分专业技能的阶段性考试,加强技能的过程性管理。做好专业理论课统考工作,在部分专业分别开展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专业教学)、以考促练(定级考核),促进专业教学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二)重视并加强五年制高职的教学调研与研究,扩大教研服务工作的覆盖面。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分为中职和五年制高职两个层次。目前,各省级重点职校五年制高职学生占相当的比例。如何给学生和社会一个名符其实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产品即有质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

首先做好五年制高职教学情况的调研工作,摸清全市五年制高职办学类型、专业设置、教材使用及教学要求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制订全市五年制高职教学研究与检评的工作方案,全面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要采取措施克服五年制高职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和防止五年制高职教学无人管理的状态,强化对五年制高职教学水平的监控手段。

(三)围绕工作主线,切实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学校是我们教科研的土壤和基地。本学期我们将以常规教研为基础,教育科研为先导,为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和学校管理服务;以课程改革和学分制推行为教科研的核心和主题,计划开展以下系列工作:

——开展科研主任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先进教研理念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科研骨干队伍。

——举行南京职教论坛。组织行业专家、高校著名教授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出国考察教师进行学习成果交流。

——开展南京市职教教科研论文评选和多媒体课件评比工作。

——制定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科研管理条例,建立完善教科研的管理机制。

——申报“十一五”规划课题《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研究与实践》(按专业分11个子课题),系统进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指导研究与实践》等三个全国职教学会课题研究。

——完成教育部牵头的全国“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子课题《南京制造业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案例研究》的结题工作。

(四)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梯队式师资队伍建设

本学期的师训工作,以更新教育理念和增强教师实践能力为基础,以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为重点,推进我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解决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创新培训方法,采取“教培合一”、专题讲座、参观调研和专业技能培训等形式,注重加强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化,骨干教师向名师转化,尤其是促进专业教师向技能型、工程型方向发展。

1、推进“双师型”建设工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市职业教育“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师资培训的一项系统工程。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门下发《关于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同时每年将拿出专项经费对取得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合格“双师型”教师奖励;将“双师型”的要求纳入到教师职称评聘、专业学科带头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也是学校评估验收的重要指标。

为实现培养目标,我们将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1)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考证。各职业学校通过初步培养“双证型”教师,为教师成为“双师型”奠定基础。要激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技能证书的培训与考试,鼓励教师“一专多证”、“一专多能”。

(2)逐步完善“双师型”专业教师的证书体系。将与各行业部门、技能培训和认证机构共同研究制定各专业大类教师应该达到的技能等级,拿出各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技能等级证书清单,规范“双师型”教师的证书标准和要求。

(3)强化教师的生产实践和岗位实践锻炼。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社会实践,采用参观调研、岗位技能训练、岗位实践轮训等方式,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标准。

2、举办骨干教师培训。启动为期一年的计算机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与工程实践、课题研究与论文答辩等多各环节,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培养一批真正的“双师型”骨干教师。

3、组织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教学基本功大赛、专业技能比赛、教师实践技能过关抽查和行业专家专题讲座。将分专业、学科系统开展上述工作,切实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职教师资队伍。

4、注重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青优、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梯队式职教名师队伍。在第五届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汇报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5、加强对师资培训的科学管理管理。重视培训质量,形成培训机制。开发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管理系统,规范培训记录和验证环节,加强对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情况统计和信息管理,加大对教研培训活动的科学管理和监控力度。

6、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改善青年教师的“低效行为”,实施管理策略,强化校本培训与实践,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获得有效帮助。

(五)加强过程管理,促使对口单招工作再上台阶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的思想,同时积极营造中等职业学校的升学优势。展望2006年,我市将在2005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应对挑战,进一步加强单招教学的研讨交流和过程监控,切实提高单招教学质量,争取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加强对口单招工作的宣传力度。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方向的前提下,要求各校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单招教学工作,把对口单招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实、抓好。

——有计划地开展调研和指导。有重点地到部分学校就单招班学生情况、教师情况和复习教学的进度、质量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教研室将就单招教学工作制订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针对性。

——开展有实效的复习教学研讨。各学科(专业)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有关情况,指导学校科学组织复习安排、选择复习方法和手段,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有效做法有效经验,同时加强和兄弟城市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坚持做好月考和模考工作。通过对各校月考或单元性测试制度的检查以及组织全市调研性测试,加强复习教学质量的检测和监控。学校在复习教学中及时讲评反馈,及时查漏补缺,进行有效过程监控,把复习工作真正抓紧抓实。

——做好省市技能统考工作。按照省教育厅有关精神,组织开展各专业的技能统考工作,做到周密安排、有序实施,确保顺利完成。

(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教管水平与效率

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管工作,主动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树立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

——强化服务观念,加强教管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有效性;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质量,充分发挥教管科的工作职能。

——深化教学质量检评工作。在做好文化课统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业课统考工作。本学期将组织实施全市中等职业学校03级、04级部分专业课的统考工作。

——进一步加强全市中等专业学校的管理工作。开展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调研,了解各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督促各学校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办学质量。

——完成04级市民英语等级证书审核、验印、发证工作。

(七)增强创新意识,开创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

1、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

(1)进一步落实《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管理条例(试行)》的各项规定,对省级重点以上职业学校执行《条例》的情况开展检查和调研,检查内容如下:

——学生实习管理情况,包括时间安排、专业对口、管理制度、考评考核、实习手册的使用等;

——实习基地建设情况,包括合作协议、实习单位的规模与实习条件、专业覆盖、培训与管理、教学参与、实习生录用等;

——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劳动合同签订、社会统筹及保险缴纳、平均薪金水平、就业单位规模及实习条件等

(2)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上报工作,明确要求、统一口径,报表及名册同时上报,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组织中心组成员对各校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书面分析报告,上报主管领导和部门。

(3)积极推进《实习管理手册》和《学生实习手册》的使用工作,深入学校和实习单位听取反馈意见,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

2、增强创新意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教科研工作,做好国家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与探索》的开题工作,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确定部分学校和教师有步骤、有目的地展开研究工作,年底前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明年的研究工作进行详细部署。

(2)加强职业指导课程建设,配合教研科抓好教材《职业道德与礼仪规范》的教学及教研工作,深入学校了解教学情况,听取师生的反馈意见,为教材的修订做好准备。

(3)开展中等职业学校高职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情况调研工作,为今后做好此类毕业生的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奠定基础。

(4)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课题研究、讲座、教研及调研活动等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举办一次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现场会,通过师生访谈、材料展示、专题报告等将富有成效的经验与措施予以推广。

3、强化服务意识,为“促就业,助致富”工程做贡献

(1)逐步规范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完成3-5所职业学校毕业生档案的清理转接工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2)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努力开展好毕业生、下岗职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为“促就业、助致富”工程做贡献。

(3)不断拓展就业市场,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发挥好“南京市职成教技术人才服务中心”的职能,提升职业中介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突破。

(4)积极开展和国际技术与劳务市场的合作,采用多种形式,跨地域的就业与服务指导模式,促进职校的人才培养。

南京市职教教研室 2005年8月19日

供稿:南京职教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