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戏剧学校承办的戏曲教育融合创新项目走进南京市盲人学校,以“声韵传情·触摸千年”为主题,用声音、触觉与科技,为视障学生打开感知戏曲艺术的新维度。
现场直击:科技×艺术的沉浸式体验
搭载智能交互技术的“戏曲机器人”身着华服、绘着脸谱,随锣鼓声甩袖、转身,神韵十足!学生们触摸油彩纹理、戏服刺绣,惊呼:“原来关公的脸谱纹路里藏着故事!”
无障碍传承新篇:三维感知教学体系
声韵剧场:京剧演员用声线模拟生旦净末丑,让学生“听声辨行当”;
器乐触廊:敲击板鼓感受“马蹄疾”,轻抚京胡体验“裂帛声”,触摸刀枪剑戟“穿越古战场”;
华服盲读:指尖掠过国家级非遗戏曲服饰“天女散花”的牡丹刺绣,感知千年文脉的“立体词典”;
指尖彩绘脸谱:弱视孩童以掌心为眸、指尖为笔,在脸谱胚体上创作“可触摸的视觉诗篇”。
双向照亮:当戏曲美学遇见特殊教育
“对孩子们来说,‘心’就是最好的眼睛。”盲校书记郑斌说,活动以戏曲为桥,践行“教育公平”,让美的感知超越视力界限。项目负责人邢主任感动于盲校教师用爱与专业“点亮心灯”,期待未来探索更多教育与文化融合的可能。
作为“戏曲无障碍工程”起点,项目将推进“声音博物馆计划”“触觉剧场计划”“盲生编剧计划”,让戏曲之光照亮更多角落!
盲生赵天瑞身着华服奏响钢琴《皮黄》,台下学生用手指在膝盖上“敲”出板鼓节奏——以心传心,这就是传统文化最温暖的传承!
戏曲教育融合创新项目,不止于一场演出,更是用科技与温度编织的文化桥梁。愿传统艺术的星光,永远照亮每一颗向往美的心灵! (来源:培训科 戏曲科 供稿:樊功莉 图片:王彦箴 编辑:佘勉晨 审核:朱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