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感动南京职教人物(2023年)候选人事迹之王海笑


王海笑:在平凡中坚守初心

 


【人物简介】

王海笑,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人物事迹】

 

王海笑,女,讲师,工程硕士,从教26年,她一直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辛勤耕耘。王海笑老师现任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教研组老师,是教研组内优秀骨干老师。2019年,学校接到援疆通知,王海笑老师因身体不适刚做完手术还在康复期,她毫不犹豫地报名援疆支教。王海笑老师政治思想觉悟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26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治学严谨,敬业爱生,始终锲而不舍,任劳任怨,吃苦在前,迎难而上。她不忘初心,一路学习,累积跬步,业已百里,在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默默奉献,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书育人,种下一颗职教关爱的种子

1997年,王海笑老师带着工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的教育教学知识,被分配到了学校。从学校到学校,她站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上,觉得这里的课堂跟自己的成长之路有些不一样。于是,她仔细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学习任务都跟她的学习之路大不一样。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的老师?她思考着。面对着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听着他们的言语,看着他们的举止,对于一个没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她来说,要把“培养一个适合社会的职业人”当作工作目标,好像海市蜃楼一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就去做这样的老师”,这也是工作之初她埋在心里的一颗种子。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拒绝幸福,三年的中专生活是职校学生的青春年华的开始,要让学生的这三年生活值得他们自己回忆,这是王老师的心愿。每个人都喜欢被爱,真心诚意的爱学生又是一个问题。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爱,她能给他们什么样的爱?工作之初居然被她当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注意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不忽略不歧视“后进生”,被王老师当成当时工作的一个措施进行实施。现在回头看看,爱从来都是自然流露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工作的二十六年中,她坚持在教学的一线、学生工作的一线,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多看他们的优点,特别留心他们的进步,不吝啬微笑和鼓励,爱自然的在她与学生之间流动起来,浇灌了他们的青春岁月,也滋养出了她的职业幸福。越工作越热爱,她想跟她的职业幸福感有很大的关系。她一直觉得她很幸运,因为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都是幸福时光。

从学生成长轨迹的制定者变为学生成长轨迹的参与者,她认为是学生教会她的。在跟他们相处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在无时无刻的提醒她,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在此,她想跟他们道一声感谢:“你们的智慧让我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你们给予我的成长以莫大的帮助。”看着一届届毕业的学生,意气风发地走入社会,她会跟学生说:“无论成功还是困苦,都在愿意听你分享。”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会时不时地再回到校园,她耐心地听他们聊工作和对校园的怀念,她知道当初的那颗种子是健康成长的。

开拓创新,在平凡的教学日子里学习探索改进打磨自己

只有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有目标找榜样,王海笑老师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他们看得到的榜样。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是要紧跟行业的,三年的学习除了打下专业的基础,更要引领学生看到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让学校的三年的学习完成他们的助推过程,毕业后能快速进入职业的赛道里。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如果专业不够强,技能不过硬是不能立足于中职的职业教育中的,也是不能让学生信服的,那么就得深入学习。在专业知识学习上,她从来没有止步不前。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专业学习之外,她用业余时间找同学、朋友的企业去学习去参观,留心专业的新科技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她汲取专业知识的渠道。同时,接手新课程有点困难,但她没有松懈,她逐渐地发现积累的知识越多,在课堂上的讲课就越来越游刃有余,学生听课也越来越沉浸,他们对她也越来越信服,她发现学习给予她的是快乐和幸福。在专业知识里开拓眼界,她越来越觉得自己知识匮乏,她反思学习历程,只教授学生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的是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强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才能走得更高、更远。她在教学方法上做改进,搜集整理课程的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看着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后并体会到学习专业的快乐后,她备课的辛苦被收获的快乐稀释了。

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比赛越来越多,她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跟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她常常为一个问题,废寝忘食,跟学生讨论很久,对问题理解到试验直到解决,给她和学生的信心注入自信的强心剂,取得成绩的兴奋和学习能力提高的开心,鼓舞着她和学生稳步前进。以赛促教,是职业技能大赛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仔细思考,努力实践,边小结边提高,为她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能量。越学习越快乐,在平凡的日子里,学习的脚步不停歇,她为自己的进步高兴着。

坚持不懈,在岁月的流淌中播撒梦想的种子终会绽放

记得在最初工作的秋天,看着教学楼长长的走廊,忽然冒出一个梦想:王海笑老师希望有一次支教的经历。东部地区教育先进,看到身边普教的同事去援疆,她盼望着机会的到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9年秋天,她手术还在康复期报名参加援疆支教,家中年近80岁的老母亲全力的支持、学校领导贴心无比的关怀和同事帮她分担了校内的工作,这些都是她支教力量的源泉。她也感谢自己没有放弃这个梦想,回顾她工作二十六年以来的职教生涯,她始终没有放弃学习,一直在坚持成长。工作之初,她的方法和经验不足,她就在工作中留心观察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别人的经验,独立思考,再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功夫不负苦心人,她的教育观也逐步成熟起来,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她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成长要因材施教,并总结到陪伴、引领成为她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快乐的工作,也逐渐得到学生的认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从大学毕业的机电专业,到2000年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计算机技术专业本科学习,再到2008年参加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硕士学位的学习,她一直就没有停下过学习的脚步。去企业学习、参加新课程培训,参加技能考核的学习,看似辛苦的边工作边学习,让她在接到新课程教学任务的时候,可以凭借学习的基础,更快的上手,这也许就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地那份坚持。

在新疆伊犁支教一年半时间里,王海笑老师承担了超定额的工作量教学任务,课堂上运用着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她及时调整任务难度,适应当地学情,努力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看着学生们若有所思的表情,她课下反复思考琢磨,走到老师和学生家里去沟通交流。同时,她也带着伊犁学子家长的殷殷嘱托,带着当地老师一起成长,在教学中不停地探索。她跟当地老师一起备课、说课,设计教学任务,改进教学方法。看着他们课堂上一点点的改变,她知道她的支教成果有所扩大,立竿见影。跟着当地老师一起准备教学大赛,思想的碰撞也让她看到自己的不足,支教回来后,她继续潜心钻研教学。作为一名援疆老师,她克服困难,最终支教任务圆满完成。

在平凡的日子里,王海笑老师为学生播撒知识和关爱的种子,做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她觉得自己的职教教育工作如诗如画,她所教授的知识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如饥似渴的学生们的心田,这就是有关于她成长中最快乐的诗,这就是她职教生涯中最美好的工作状态,这就是一位高尚的老师始终坚守的不忘初心,一位高素质老师坚守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者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