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995
post:539995

榴月三域云研学,携手五度探规范——南京、喀什、西宁云端共研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教学规范新路径暨手拉手第五次教研活动举行


2025年5月16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三科教材办公室的支持下,由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新疆喀什地区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主办,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西宁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的“跨界·提质·创新——基于教学规范的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暨手拉手第五次教研活动”顺利举行。来自南京、喀什、西宁三地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教师齐聚云端,以“语文课程的教学规范”为核心,聚焦“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大语文视域”三大关键词,通过跨区域同课异构、评课研讨、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形式,共探中职语文教学规范之活水,共育职教学子核心素养之新苗。活动由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发展处主任陈莉主持。

桃李不言自成蹊,教规无声润匠心

活动伊始,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副校长李佳、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主任韦梦竹,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副校长黄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作为承办方,三位领导就本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同课异构展风采,百舸争流竞芳华

“同课异构”环节,喀什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马永娇、赵晶郁与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陈莉大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职业学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周岩岩、卢晨晨四位教师,分别围绕经典篇目《将进酒》《归园田居》进行教学展示。课堂紧扣职业素养培育目标,在诗酒豪情与田园诗意中融入职业导向的文学鉴赏路径,展现了语文课堂的“职业温度”与“人文厚 度”,生动践行了语文教学规范性的核心旨归。

博观约取话规范,如切如磋共研磨

陈莉以《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教学规范》为题,从“职业性”与“人文性”双维度对课堂进行深度剖析,提出教学规范设计逻辑,为教师优化课堂提供方向。随后,江苏省职业教育陈莉大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职业学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徐珊珊、王学柱分别作《大语文教学视域下的教学规范》《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规范实践探索》讲座,两位老师带我们跳出课本、联通职业,探索“学语文”与“学做人”的共生之道,解码语文课堂如何在规范教学之中润物无声地传递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两位老师的分享,如春风化雨,滋养了教学智慧!

跨域对话谋发展,万里同心育英才

在交流总结环节,新疆喀什地区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能手、自治区优秀教师宋薇,与南京职教(成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南师大硕士生导师程云两位专家,立足职业教育改革前沿视角,对四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堂及两位老师的专题讲座进行了深度评析。两位专家以“文化润疆”战略为背景,强调语文课堂需强化“经典文本与职业场景”的双向链接,为教学规范性提供了“文本解构—素养锚定—场景迁移”的三阶路径。并指出跨区域教研应以"四结合"理念为行动纲领——将诗书涵养与职业品格共育、课堂规范与产业需求对接、区域协作与资源共享并重、教学创新与标准建设同行,合力锻造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品质内核。两位专家以宏阔视域擘画蓝图,以精细化策略铺就实践通道,为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规范改革注入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并重的行动智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为南京、喀什、西宁三地“手拉手”项目的第五次深度联动,此次活动不仅构建起横跨东西的“教研立交桥”,更以教学规范为支点撬动课堂变革:通过经典文本与教学情境的范式重构,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依托校地合作、云端资源池等创新机制,打通“课堂—职场”的能力转化链条,为培育兼具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的复合型职教人才注入源头活水。展望未来,三地将以“标准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共生”为发展主轴,持续完善“文本解构—素养锚定—场景迁移”的教学闭环,在经典诵读中厚植职业精神,在项目实践中锤炼语文能力,携手绘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职业教育改革新画卷。

(文/徐珊珊;图/陈莉大语文工作室成员;初审/陈莉;终审/程云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