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繁花似锦,五月满枝新绿,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艺术设计系师生两度亮相南京文化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系列活动,以非遗文创展示与职教成果汇报为纽带,在2025年4月30日“金陵雅集-文都春韵”主题市集及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瞻园特展中绽放光彩,生动诠释“非遗 + 职教”的创新实践路径。
一、双展联动:非遗技艺与文创设计的立体呈现
在 4月30日的“金陵雅集-文都春韵”市集上,学校以“明韵风华.汉服雅集”为主题,构建沉浸式非遗体验场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徐妍杰率教师团队打造三大亮点:明代女子服饰与妆造复原展陈,通过文献考据与现代设计对话,重现六朝古都的典雅风韵;掐丝珐琅、蚕丝缠花、琉璃工艺三大非遗技艺现场展演,师生现场演示古风发簪制作,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细腻工序;明代汉服摄影体验区吸引观众打卡,搭配南京市文创比赛获奖作品,形成“观展—体验—创作” 的完整文化链路。现场设置的汉服妆造、琉璃发簪制作、漆扇手作等互动环节,更让观众在动手实践中触摸非遗温度。
5月18日,学校再度受邀参与瞻园国际博物馆日特展。美术教研组长姚习习老师携非遗系列文创产品再度亮相,展区内掐丝珐琅、缠丝发簪、琉璃发簪、漆扇等传统工艺作品与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系列《城南拾岁》《风韵秦淮》交相辉映。其中,《城南拾岁》以老城南街巷记忆为蓝本,通过文创衍生品重现市井烟火气;《风韵秦淮》则提取秦淮河畔的诗词、画舫元素,以现代设计语言解构传统意象,展现“非遗活化”的多元可能。
二、荣誉加身:职教实力获行业认可
在4月30日同期举行的南京文旅职教集团第二届理事大会上,学校被授予 “中国银行杯” 2024 年南京市职业院校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 “优秀组织奖”。副校长黄飞代表学校上台领奖,她表示这一荣誉既是对学校赛事组织能力的肯定,更是对“非遗传承与职教创新融合”育人模式的认可。她强调,学校以市集、展会为“移动课堂”,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完成 “设计—制作—展示—传播”的全流程实践,既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培育了文化自信。
三、多维发声:从线下展演到数字传播的立体矩阵
两场活动中,学校构建了“线下体验 + 线上传播”的立体推广模式。活动现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王文沁身着典雅汉服,化身“文化使者”。她不仅热情地向现场游客详细介绍每一件作品的设计理念、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还通过“博物南京”抖音直播平台,面向广大网友全面展示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文创成果。在直播过程中,王文沁生动地讲述学校在非遗传承与文创设计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让更多人了解到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收获直播平台互动观众的频频点赞。
从金陵雅集到博物馆日特展,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以两场特色活动为支点,撬动非遗传承与职教创新的双向赋能。通过“展示—体验—传播—育人”的闭环构建,本校不仅让传统工艺在当代焕发新生,更探索出一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教兴业”的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为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生动样本。
(图/师生提供;文/姚习习;初审/种颖;终审/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