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迎来了2025年“5+5+2”重点项目中期汇报暨教育教学期中分享会,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项目正稳步推进,展现出学校在职教领域蓬勃发展的新态势。全校教职工共同参加了本次分享大会。
五核重点项目 筑牢发展基石
在学校重点项目方面,五大核心项目支撑起学校创新发展的架构。
金高职“青禾”学生自治服务中心建设由学生工作处和团委牵头,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负责人从团队的筹备成立、logo的设计打造、章程的制定成文、组织的特色活动等方面展开了分享交流。
金高职“一带一路”职教工作站海外培训项目由合作与对外服务中心负责,该项目将助力学校在国际职教领域拓展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重点推进与马来西亚的交流与合作,从战略协议签订、合作意向达成、项目推进研讨、协议签署拓展、课程合作磋商五个方面深化建设马来西亚职教中心工作站,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高职品牌。
教学管理处负责三个重点项目。信息化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程“云上金陵”品牌建设项目紧跟时代步伐,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特色实践课程品牌,探索学生自主组建、管理、运营综合实践课程模式。自媒体时代招生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招生模式,利用自媒体传播优势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和招生效率的战略举措,为学校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卓越工匠培养:学校职业技能认定中心建设项目,聚焦技能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职业技能人才。通过职业技能认定中心的严格考核,众多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也屡获佳绩,彰显了该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成效。
五翼系部重点 强化专业特色
系部重点项目如同五翼,助力学校专业发展腾飞。
汽车技术系负责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项目,紧密贴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在教学中,引入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前沿技术,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进校授课,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同时,汽车系还牵头开发人培方案、课程资源,动态优化培养体系。
信息技术系的低空经济人才实训实践基地建设,针对新兴的低空经济领域,协同政府、企业、行业、学校,依托低空经济人才实训实践基地,自主培养师资,开展学员培训,构建软硬资源,衔接职业岗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现代商贸系的跨境电商产教培一体创新基地建设,抓住跨境电商发展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享会现场从觅机:调研“跨境”、拓路:深耕“电商”、丰获:初构“产教培”三个方面详细展示了项目建设成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同频共振,为跨境电商行业输送“懂运营、能实战、贴产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旅游营养系的“银勺金旅”产教融合文旅专业惠民项目,聚焦文旅康养,构建适应银发经济需求的课程内容,实现产业惠民。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所在社区,助力老年营养膳食开发和文化生活服务,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又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形象设计系的“金秋炫彩”产教融合美发技艺提升项目,提升形象设计相关专业技能水平,满足市场需求。打造“秋沙龙”实战平台,学生参与对外营业实操服务,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美发技艺,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双擎特色项目 激发发展动力
两大特色项目如双擎动力,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
党政办牵头的“党建链”与“专业链”融合的双育才品牌建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专业为依托,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通过“一支部一特色”品牌矩阵打造,系统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党建育人案例,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专业发展动能。
人事与财务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的中高跨越·双擎强师计划,聚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和能力提升两大引擎,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尾声,教学管理处做教育教学期中工作专题分享,针对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反映的难点与困惑积极回应,并围绕学生管理、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设施保障四大维度展开系统性汇报,内容涵盖问题剖析、改进举措与阶段性成效,充分体现了教学管理服务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金陵高职校党委书记周乐山做最后总结讲话,他首先高度肯定"5+5+2"系列项目的阶段性成效,对各项目团队的实践成果给予充分认可,同时鼓励全体教职工聚焦重点项目集中攻坚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随后,周书记通报了校党委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阶段性推进情况,并着重强调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全体教师坚守教育初心、严守职业规范,将师德修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育人根基。
此次“5+5+2”重点项目的推进,彰显了金陵高职校在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的决心与智慧,正以坚实的步伐向着新的征程迈进,有望在未来的职教领域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稿:陈海萍 审核: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