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738
post:539738

赓续红色基因 守护绿色成长 ——溧水中专校开展"红色教育+生态实践"主题研学活动


为进一步丰富“乐德德育”内涵,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创新推出“红色铸魂·绿色赋能”双轨思政实践体系,通过红色地标寻访与生态经济调研双线并进的沉浸式教学,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大思政课”育人新范式。5月13日,溧水中专组织了700余名师生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启“赓续血脉·强国有我”红色寻访行动,深入紫清湖野生动物世界,开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生态经济主题调研。

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5月13日上午9点,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700余名师生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庄重的凭吊仪式追溯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在肃穆的凭吊仪式中,全体人员面向纪念碑脱帽肃立。伴随《义勇军进行曲》激昂旋律,师生齐声高唱国歌,声浪回荡在苍松翠柏之间。学生代表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后,副校长储海平仔细整理绶带,素菊白菊映衬的缎带上"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金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在刻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汉白玉碑前,全体人员行三鞠躬礼。绕碑一周瞻仰过程中,镌刻于花岗岩照壁的《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曲谱与烈士雕像群交相辉映,形成震撼的历史对话。活动结束时,各教学部有序组织现场教学活动,师生在纪念碑阶梯前合影留念。


雨花台烈士陵园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为缅怀革命先烈英灵而建造。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遇难。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启迪后人,于1950年修建烈士陵园。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都深受革命先辈的感染和鼓舞,为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伟大而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明白自己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所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二篇:职校生寻访紫清湖  专业视角责任担当

5月13日下午,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组织700余名师生赴国家4A级景区紫清湖野生动物世界开展跨专业研学实践活动。作为南京市规模最大的沉浸式动物主题园区,该景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特色,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

这座占地3000亩的生态园区呈现立体化生态格局:90%的森林覆盖率下,千亩绿地涵养着200余种、超2000只珍稀动物种群。穿行在原生植被区,学生观察到东北虎、川金丝猴等旗舰物种的野化训练场景,更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记录本土野生动物与孔雀、黑天鹅等驯养物种的共生模式。

这既是生态课堂,也是专业实训场。各专业师生开展专题观测:畜牧兽医专业重点记录亚洲象行为谱系,园艺专业测绘特色植物群落,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则结合《景区规划实务》课程评估游客动线设计。景区特有的动物+森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提供了观察样本。

作为南京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示范点,紫清湖通过开发动物保育研学、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发展特色民宿、生态农产品等配套产业。这一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运营模式,恰与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深度契合。

此类活动既强化学生"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认知,更培育其用专业技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职业使命感。

育德于心,成德于行。本次活动将红色基因传承与生态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构建起“思想铸魂+技能报国”的双向育人闭环。触摸过雨花台的烈士家书,凝视过紫清湖的鹭鸟齐飞,才真正读懂国之大者的深意。在雨花台烈士群雕前的庄严宣誓与紫清湖生态经济调研的实践笔记,共同勾勒出新时代职教学子的成长图谱——既要传承革命先烈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理想信念,更要练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本领。

同学们一致认为:新时代的职校生,作为未来的乡村振兴的建设者,我们既要守护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也要用专业技能建设绿色家园。溧水中专将持续推进“乐德德育、红绿融合”育人工程,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厚植家国情怀,把技术技能转化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青春动能。

(溧水中专校:高伟  一审:王孝春 二审:储海平  三审:魏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