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2025年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项培训第二次课程顺利结束。本次培训特邀业内资深专家倾囊相授,将数字时代前沿知识与创新教学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参训教师,为南京市职业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注入强劲动力。
上午,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评价教研员丁玉祥,以《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的未来趋势及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典型案例》为主题,开启了知识盛宴。丁玉祥紧扣政策导向,结合当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对人工智能实践运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强调,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个性化、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未来将全面重塑教学流程,真正实现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专属学习路径。在学科教学融合创新方面,他分享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比如,借助人工智能,教师能实现精准备课,尤其是生成式探究学习的体现;利用智能系统辅助集体备课,可对教案进行优化设计与修改升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开展差异化教学。此外,通过 “AI 智能体生成器” 创建智能体、制作 PPT,以及智能交互工具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等,都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对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巨大潜力。
下午,东南大学李晨教授带来《开启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虚拟走向现实》讲座。李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 AR、VR 技术的基本原理、最新科研突破,以及在医疗教育、汽车行业等现代社会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点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随后,李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背景、赋能教育改革的具体路径、教学伦理面临的挑战以及经典应用案例展开了详细阐述。他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知识图谱构建、数字教材开发、智能助教应用等方面实现了颠覆性突破,为教学模式创新带来无限可能。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教学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数据安全、学习评价的公平性等潜在风险,需要建立规范的使用策略。
培训结束后,教师们表示收获颇丰。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大家对数字技术的认知,更激发了在教学中探索应用新技术的热情。未来,南京市职业学校将持续加大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力度,搭建更多学习交流平台,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根基,推动南京市职业教育在数字化浪潮中破浪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文字:王静艺;图片:顾宏;审核:王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