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蕴藏生命密码,一堂好课启迪生态未来。2024年2月24日,由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溧水区生态环境局及溧水区图书馆共同打造的美溧植物悦赏植物科普活动签约仪式暨神奇的种子科普直播课,在春意萌动的校园里火热开讲。作为南京新春开学第一课的创新实践,活动通过云端科普+线下互动双线联动,通过生态环境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等官方微博、抖音进行了全程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在线围观,南京市广播电视台、龙虎网等十余家媒体全程聚焦,以一粒种子为媒,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星火。
下午两点,美溧植物悦赏植物科普活动的签约仪式在信息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魏贤平、副校长储海平、学工处主任高伟、溧水区图书馆馆长陈颖、副馆长曹昌昌以及山秋传媒负责人张仔仔等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
首先,徐雪娇老师向各位汇报了前期24作物班的学生进行植物科普取得的成绩,在山秋传媒的支持下,学生拍摄和剪辑的视频在网上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同时,徐雪娇老师还向大家展示了学生自己绘画和设计的书签作品以及绘画排版完成的常见植物观察手册,获得了在场人员的一致认可和赞赏。会上,魏贤平书记与陈颖馆长签署了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与溧水区图书馆之间的植物科普活动合作协议,24作物班的学生每月将拍摄的植物科普视频发布在溧水图书馆的视频号,向公众进行科普和宣传,并且每个月溧水图书馆将举行线下的植物科普讲座,邀请学生作为主讲,将线上视频和线下讲座相结合,扩大植物科普的影响范围。
下午两点半,神奇的种子科普直播活动准时开始。主播在副校长储海平的带领下进入神奇的种子展览厅,在徐雪娇老师的介绍下,直播镜头展现了溧水中专校植物科普的成果以及各种各样奇妙的种子。
接着,镜头进入了班级教室,小石头自然工作室的主理人黄群老师正在给24作物班的学生开设《种子的生态智慧》主题讲座,中间穿插了学生闻银杏果的味道、摸苍耳种子的刺儿、听无患子风铃、用无患子水吹泡泡等一系列有意思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了种子的奇妙魅力。
课后,主播在24作物班徐依同学的带领下前往农学实训室。徐依同学边走边向主播介绍沿途的棒棒糖月季、海桐、香樟树和女贞,并且展示这些植物的细节和特点。
在二楼实训室,有学生正在进行植物营养液的配置,高伟老师向主播介绍了营养液对植物的作用以及无土栽培对生态环境的意义。在隔壁显微镜实验室,学生正在进行选种育种,赵治田老师深情地说道,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石,优质的种子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在直播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展现出了对植物科普的浓厚兴趣和热情。他们通过闻、摸、听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种子的特点和生态价值,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直播尾声,储海平副校长面对镜头娓娓道来: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生态文明的密码。同学们,正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锤炼硬核技能——他们用显微镜筛选蓝莓抗逆基因,用物联网调控草莓低碳生长,用非遗技艺讲述种子与节气共生的故事。这些实践,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的落地生根。从田间到餐桌,种子的力量贯穿人类生存的脉络。让溧水草莓、蓝莓走出实验室,走进千家企业与万亩果园;它守护国民健康,让每一粒米、每一颗果都经得起科学检测与良心拷问;它更承载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无限可能——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号召下,我们的学子,就是未来乡村田野上强农有我的答案!
此次神奇的种子科普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教育课,更是一场连接自然与未来的实践探索。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活动将种子的科学奥秘与生态价值深植于公众心中,激发了青少年对农业科技与环境保护的使命感。未来,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将继续携手政府、媒体与社会力量,深化产学研融合,打造更多寓教于乐的科普品牌,让绿色种子在校园生根,在田野发芽,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生力量。一粒种子,承载希望;一次探索,点亮未来——这场关于生命的科学之旅,正以蓬勃之姿,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溧水中专校:徐雪娇 一审:王孝春 二审:储海平 三审:魏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