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暨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传专业学院受南京市档案局邀请,参加了“家庭档案修复”活动。文化艺术系尹宗雯老师与实习生武赟昊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层面讲解,二是实际操作体验。并且,本次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都是曾在档案局或图书馆工作奉献一生的前辈,以及民间的金石拓片、妈祖文化文物的收藏家。他们本身就具有文物保护知识,故而更加要求授课内容的高质量。课程之初,我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带来了古籍修复的理论讲解,从古籍修复的来历入手,讲述了自东汉蔡伦改造造纸术、宋代雕版印刷术发展以来,古籍演变由来。造纸术的成熟与印刷术的盛行是古籍书本大力发展的两个必要因素。隋而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古籍修复的需求都越来大。由此,课堂引入到古籍修复的具体操作。补洞、溜口、齐栏、装帧,一步步揭开古籍修复的神秘面纱。学员们也随着一张张修复步骤图而不由得惊叹修复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一种技艺能否得以存世,与它存在的形式关系密切。课堂上,老师从民国早期、建国之初、八十年代与现代共四个方面介绍古籍修复与修复师的存在形式。而行业的从业者越来越多,行业规范就越发重要。修复行业面对的是古代的遗存之物,比起其他行业更应当有一份责任扛在肩头。随意更改装帧形式、整张托裱、画栏补字这样不规范的行为必须被杜绝。随着新中国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修复行业也逐渐完善。“最小干预”“修复可逆”“整旧如旧”一项项秉承前人之誓,启发后人之志的原则,在中国文物修复的道路上开启了更加科学更加辉煌的篇章。
最后的实际操作环节,南京莫愁中专的老师们给学员们带来了仿古《左氏春秋》修复书叶。模拟修复书叶上有横纵向的各种断裂,比较真实的还原了实际修复中的诸多问题。学员们认真观摩了尹宗雯老师的现场展示,并且询问了相关问题。其中,民间收藏家王先生还特意准备了十个问题。尹宗雯老师与武赟昊分别给予了详细的答复,王先生也表示心中多年的困惑终于解开,十分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