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国启动之际,日前,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组织党员和教职工,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实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
在主题教育开班仪式上,章宏主任阐述了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并对主题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安阳市政协原副主席宋建生同志应邀做专题讲座,他介绍了林州市概况、红旗渠建设过程、红旗渠精神内涵、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等方面内容。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红旗渠的建成,展示了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彻底改善了林县靠天等雨、十年九旱的恶劣生存环境。
大家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观看分水枢纽工程——分水闸,从螺丝桥开始,沿着蜿蜒山腰间的“人工天河”步行3.5公里,直达青年洞,重走创业路,感受当年共产党领导下的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奇迹。切身体会到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
大家参观了扁担精神纪念馆。林州市石板岩镇地处太行山深处,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解放前,石板岩一带方圆几十里,连一个小货铺都没有,山区群众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买生产生活用品难,卖山货土特产更难,而且还受着奸商的盘剥。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创办起石板岩供销合作社。供销社人靠一颗红心,一根扁担,一副铁肩,一双脚板,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担,锻造出“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为山区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群众亲切地赞誉为“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成为全国农村商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接着,大家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了解了谷文昌同志的光辉事迹,观看了专题纪录片。谷文昌故居位于林州市石板岩镇南湾村。谷文昌生于1915年10月,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林州共产党早期党员和地方党组织领导人之一,随后南下到福建省东山县,担任县委书记,辛勤耕耘了14个春秋,防风护沙,绿化海岛,把一个苦难深重的荒岛变成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深受东山人民群众爱戴和拥护,老百姓尊称他为“谷公”,逢年过节“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多年的习俗。习近平总书记六次在重要场合提到谷文昌,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培训大家充分认识到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谷文昌精神同属林州的“三大精神文化”,它们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归根结底都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的生动体现。结合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家更明确了在南京职成教教科研事业中要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等三大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的责任担当。
(文/王有月 图/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