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343
post:471343

“薪火相传 我们的节日”——南京盲校开展清明节主题系列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盲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南京盲校围绕“薪火相传 我们的节日”主题,以清明节传统文化习俗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德育主题教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国人一向有在清明节祭奠先人的传统习俗,而一朵白花,往往承载着我们无言的哀思和纪念。

3月15日下午,学校党总支任涛书记走进课堂,与我校学小部主任、美工教师颜涛老师共同开设专题课——《寄托追思,制作小白花》。课堂上,两位老师用皱纹纸、棉线等简单的材料,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手把手的指导,耐心细致地教授小白花的制作方法。两位老师共同授课,引导学生用朴素而感情真挚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先人的追思。实现了德育与课程紧密结合,让课程承载更加丰富的教育内涵。

3月18日下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接待科郭琦科长带着宣讲团成员应邀走进盲校。年轻的宣讲员们精心准备,声情并茂的向学生讲述了刘亚生、郭纲琳、何宝珍、冷少农、晓庄英烈、北平五烈士的革命事迹。学生们从《革命书生》、《妻子母亲 战士》、《跨越时空的歌声》、《青春的利刃》《一封家书》等故事中,直观了解到雨花英烈的光辉事迹,深刻的感受到“为了最崇高的理想,我可以献出生命”的崇高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活动最后,学校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赠送了锦旗表示感谢!

3月21日,正值“杨柳依依”的春分节气,为了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这一项传统,唐云清校长走进课堂,与美术教师朱晨宇老师共同开设专题课——《编青柳戴柳环》,又一次将德育活动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值得一提的是, 柳环均采用装饰柳条制作而成,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课堂上,唐云清校长和朱晨宇老师悉心指导学生将三根装饰柳条通过固定、编织、绕环和再次固定,最终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柳环。两位老师手把手的辅导和耐心的讲解激发了每一位同学的兴趣,让大家都沉浸在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的乐趣之中。

3月24日,利用双休日活动时间,学校团委、少先队联合南京外国语学校、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志愿者开展以“捏青团 放纸鸢”为主题的清明节教育。团委书记肖宇老师和大队辅导员孙丽娟老师为来访志愿者介绍并参观了校园,毛红琴老师和陈秋节老师为志愿者们开展了关于导盲随行的培训。培训后,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孙丽娟老师组织盲校少先队员代表与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的志愿者们共同前往雨花台踏青,并开展了放风筝的活动。学校团委书记肖宇老师则组织团员青年代表与南京外国语学校志愿者在学校家政室学习“捏青团”,在校外指导老师的讲解和帮助下,一枚枚香甜可口的青团在蒸屉中冒着热气“闪亮登场”。“捏青团放纸鸢”,再次让双休日活动围绕清明节传统习俗,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活动效果。

3月25日下午,学校工会、团委、少先队结合教育主题,合作开展了以“踏春泥 种绿植”为主题的种植绿色植物的活动。清明节历来有种植绿色植物的习俗,在老师、家长的带领帮助下,同学们在学校的小花园中种下了美丽的花儿,给校园增添了春的气息,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利用时令植物荠菜花煮鸡蛋是民间传统的节日纪念方式。学校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学校校本课程——家政课结合,4月3日下午,华建英副校长走进课堂,与张俊老师一起为学生带来了德育主题课——《荠菜花煮鸡蛋》。两位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从触摸、气味认识荠菜花,并通过荠菜花了解春天,既开展了传统节日民俗的教育,也锻炼了同学们自己的动手能力。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传统节日如璀璨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苍穹,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 本次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促使南京盲校师生更加关注中国传统节日,关心中国传统文化。在系列活动中,同学们纪念了革命先烈、了解了民风民俗、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了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图文/肖宇、孙丽娟、审核/任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