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331
post:471331

质量 开放 融合 创新——名师送教展风采 教育帮扶促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东西部职业教育交流互动,辐射优质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升,应青海省西宁市教科院和湟中职业教育中心邀请,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携南京职校名师工作室前往西宁湟中职教中心开展名师送教活动。

2019年3月9日至3月12日,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孔晓华副主任和教研员宋良玉老师带领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朱兰英语名师工作室、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房玉红音乐舞蹈名师工作室、中华中等专业学校王光辉美术名师工作室和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周乐山汽车运用与维修名师工作室赴湟中职教中心开展名师送教、教育帮扶等交流指导活动。

一、参观交流活动

3月9日送教团一行到达西宁机场,便受到等候多时的湟中职教中心吴永德校长一行热情接待,虽然名师们经过长时间旅途奔波,并有部分老师轻微高海拔不适应,但送教团一致表示先到湟中职教中心校区参观,与学校相关老师交流、参观校园文化。

经过参观了解到湟中职教中心是由原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和西宁甘河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三所职校合并而成(其中有两所合并之前就是国示范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有浓厚的西域风范。

湟中职教中心

参观湟中职教中心

三大非遗作品—唐卡、堆绣、镶丝

二、课堂教学展示

在周日一天进行休整和备课后,周一作为送教活动重头戏的教学观摩环节。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精心选择公共基础课程南京卫生高职校的朱兰名师、金陵高职校的汽修专业方道生名师、玄武中专校的音乐傅蓉名师、中华中专校的种颖名师分别为湟中职教中心的护理专业、汽修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美工专业呈现一堂不一样的课堂。

(一)朱兰老师英语课展示

南京卫生高职校朱兰老师在湟中职教中心护理11班为西宁职教界的英语教学同仁呈现了一堂语法课型的公开课。授课内容为“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

众所周知,语法教学常给人留下的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印象,因此很多老师在开设公开课的时候,都会避免语法课型,尤其还是在借外省学校的班级上课。但朱兰老师迎难而上,课前师生交流只有30分钟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一课型并近乎全程英文进行授课。

授课过程中,朱兰老师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和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借助引入ET外星人这一角色,创设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境,同时将要教授的语法内容自然融入到听说活动中,从而充分培养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于整个课堂。同时,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清晰适度,学生的活动参与面广,参与度深,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完美的诠释。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有效生成了教师的预设内容,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个公开课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听课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

在随后的评课座谈中,前来交流的西宁职教英语教学同仁对朱兰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表达了敬佩之意,并与朱兰老师就英语课堂,尤其是语法课需不需要全英文授课,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课堂评价及练习的效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评课座谈,各位老师都感觉受益良多。

(二)方道生老师汽修课展示

“周乐山汽车运用与维修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金陵高职校汽车技术系方道生主任,他曾获得江苏省技能大赛汽车故障排除和汽车空调二项教师组金牌,也是国赛金牌教练。

本次活动中,方道生老师开设一节《检查汽车轮胎》理实一体化课,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充分呈现了汽修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特色。

整堂课教学内容由任务引领,学生活动串联,充分发挥学生动脑思考、用眼观察,动手测量,在卡片上写上检测结果,小组讨论,生生互动分析检测结果,教师只是课题任务的发布者和引领者,更多的时间是学生在忙碌,学生用眼用脑用手,深入本堂课内容的学习。

(三)傅蓉老师音乐课展示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傅蓉老师在湟中职教中心为学前教育部18学前教育1班的同学和西宁市职教联盟学前教育教师们教授了一堂精彩的声乐公开课,授课内容江苏民歌《茉莉花》。

该班一年级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发声训练的过程如果不够科学,可能会引发声带很多的问题,虽然只有一节课,发声方法讲的过多又会使课堂缺乏趣味性、生动性,但傅蓉老师在教学构思上还是做了精心安排和准备。

傅蓉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交互合作教学策略和激励创新教学策略等教学策略方法。起初同学们面对陌生的老师怯场、紧张、不敢大声歌唱,傅蓉老师借助了赠送南京幼教专业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茉莉花的环节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情,增加了默契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唱《茉莉花》过程中,不拘泥于歌谱上的主旋律演唱,融入了肢体的节奏律动、二声部合唱的演唱形式、移调升华主旋律等,丰富了作品的表演形式,使作品在表演形式及声乐演唱上更有层次,傅蓉老师增添了多种音乐元素,促进学生在声乐演唱的学习中多向音乐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的积极探索。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抓住以情带声,情感教育贯穿始终,以佩戴茉莉花合影留念,两地师生互致问候为课堂结尾,情境交融,气氛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开课取得圆满成功,在听课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在评课环节中,前来交流的同仁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一致认为:傅蓉老师专业精湛,功底深厚。课堂设计独具匠心,教学张弛有度。从容端庄而又热情洋溢。用音乐激发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场所有同仁都表示受益匪浅。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四)种颖老师美工课展示

“王光辉美术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种颖老师在展示课前一天晚上,与西宁湟中职教中心的18级美工班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简单的认识并进行班级分组,以便于第二天的新授课正常开展。选择给西部同学上扎染课程是因为扎染是民间艺术,是东部及南部部分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部同学们很难接触的一门课程,所以非常具有交流意义。

扎染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此前并未接触过,并且西部学校运用信息化教学形式较少。种颖老师了解情况后,结合本次东西部“送教活动”的宗旨和意义,决定用信息化手段来展评学生作品,打破以往艺术课程单纯作品展示点评环节,她运用手机软件“VUE”,现场对学生创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拍摄,用十几秒的时间快速剪辑视频,再配上欢快的音乐,最后展示给班级同学。

通过听、视觉的感官刺激,加上扎染颇有乐趣的制作过程,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同学们现场看到了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成果,都感觉非常快乐,感受到扎染课程的艺术感染力。

课堂中部分听课教师也参与制作其中,课堂氛围很好。课后评课环节,老师们对本次种颖老师的课除了赞赏信息化手段运用之外,对课程内容中的环节和素材都表示值得学习。在课程素材选择方面,种颖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素材选择都经过考量,视频选材都是权威视频材料,扎染历史的介绍也是引用最高水准的唐代绘画作为引子。种颖老师认为,艺术课程的学习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最高艺术技法的艺术品欣赏,才能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艺术课程的最终目的。

种颖老师的授课得到在场观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老师们都表示今后也要将信息化融入课堂中,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趣味!

三、专家讲座

3月11日下午,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孔晓华副主任为西宁市职教联盟的教师们开设了专题讲座《“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设计的重构与创新》,以多年来信息化教学大赛优秀作品为案例,解析了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基于互联网思维,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堂、创新学习环境、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改革评价方式、助推教与学变革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与生动实践。

本次南京市职教“名师送教”以观摩交流公开课为契机,一定程度上交流了两地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两地课堂教学共同向更高层次发展,短短几天的送教活动,意义重大,加强东西部职业教育交流互动,助推西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促进西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升,辐射优质教学资源。本次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组织的“名师送教”活动,圆满成功!

两地学生视频互动

                  供 稿:宋良玉

                                                图 片:湟中职教中心、南京职教(成人)教研室

                                          美 编:徐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