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097
post:471097

春的萌发 “动起来”的研修——记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国培项目班第三期研修







桃红柳绿,花艳草香。2019的春悄然来到,为期一周的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汽车维修项目)国培班第三期研修暨省职教名师工作室协作组专题活动在这美丽的季节、在人杰地灵的宜兴市开班了。

专家讲座,动起脑来

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如何进行专业发展建设?——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方健华所长的专题讲座从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定位、新问题、新举措等方面为参培老师们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思考。“教师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塑造者,是学生职业道路的引路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涂三广博士从“我是谁”入手,深入浅出地阐释《比较视野下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实践路径》。省教育厅师资处马斌处长,以《以“三工”提升教师专业品质》为题,通过“五指论”“五子说”“三维法”等总结凝炼成教育思想,将深刻的思想说得浅显易懂,如涓涓细流般与参培老师娓娓道来,为学员们明确了努力方向。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冉云芳博士就《职教科研选题与申报书撰写》,以自身做课题为例,给予课题研究技术指导。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院臧志军教授结合国培班学员申报立项的省教改课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为课题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专家们的理论引领下,参培老师们虽静坐听讲,但大脑充分运动,思维异常活跃。专家之言激发众多思考,打破原有思想藩篱,引发重构与创新。

编制问卷,动起手来

本期研修的重点之一是为国培班学员课题研究做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贯穿研修的一大主题活动就是针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调研问卷编制与实施。动起手来,从编制各种调查问卷和设计访谈问题开始,国培班学员按课题分成若干小组,以任务驱动法先试水操作,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徐坚博士边讲解边指导,时而大组交流、时而小队研究,有想法就写出来张贴在白板上,有分歧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说见解。在小组讨论中统一了思想,各组均确立了面向中职、高职学生和老师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方案。

调研学校,动起腿来

最令学员感慨的是,调查问卷与方案的编制只是第一步,把“设计”变为“涉及”才是重头戏。研修中,学员们走入陶都中专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听一节课,做两轮问卷调查和访谈,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地操练,编制的问卷是否真正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涉及核心要素的问题。省职教名师工作室协作组的马张霞老师、国培班学员代表夏莹怡、左新华老师及陶都中专的刁亮琦老师分别开设了一节研究课,让参培老师们动起腿,深入课堂,深入师生,采集前沿数据。随后的分组问卷和访谈,检验了学员们调查问卷和访谈方案的实效性。省职教名师工作室协作组的名师们一边观察一边指点,彼此交流、共同收获。

主题论坛,动起嘴来

说一说、谈一谈、研一研,才能明得失、知轻重。研修中,动起嘴来是常态。主题论坛,则是动起嘴的最佳平台。围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省职教名师工作室协作组的老师和国培班学员分别阐述观点,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涂三广博士、江苏理工学院杨海华博士精到点评、适时点拨,使学员的思路开阔明朗起来。涂三广博士提出,要注意回归调研的原点——调研的背景、目的、方法,用调研的逻辑来发现、解决问题。杨海华博士则指出,应针对问题形成最终科学而规范的调查问卷。杨海华博士说:“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的学历的嫁接,是学习的衔接、沟通与融合;要关注教学、关注职业教育。”

课题活动,动起心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则有惑、惑必有研。学员们在国培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以中高职衔接问题为导向,成功立项了《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多个第四期省职教教改研究课题。本期国培研修中,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方健华教授、陈向阳博士、王新国博士,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社教教研室主任奚军教授、宜兴市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研究室韩冬华科长以及省职教名师工作室协作组组长周乐山、刘炜杰、王云清、姜汉荣、濮德锁等校长作为开题论证专家,来到国培班,进行开题论证活动。

论证会前,国培班导师分步骤、多层次指导学员做好开题准备。调研中职与高职学校,亲身感受、深入了解,掌握数据;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院臧志军教授悉心解答学员在开题报告撰写时的重点问题;无锡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陈震教授、南京卫校张宁新校长则在学员模拟开题时,给予更直观的提示。细致入微地指导,为学员们的课题顺利开题提供了保障。

      (金陵高职校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