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629
post:469629

百年非遗文化“燃爆”00后——记玄武中专国际部的实践活动课程


 

“幸福是什么?心肠好、心态好,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南京人一开口就不一样,萝卜味特浓……”2018年12月26日,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实验剧场,来了位特别的客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丁少华大师。丁老师用地道的南京话连连“抖包袱”,金句不断。这是“非遗大师进校园”玄武中专国际部实践活动课程开班仪式现场。

初衷:让国际部学生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为什么要将传统文化课程引进校园?学校国际部主任唐一娜表示:“希望我们学校国际部的孩子,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未来,他们走出国门时能保持鲜明的中国文化印记,带着满满的南京故事,赢得中国文化自信和尊重。”玄武中专国际班自2007年创办至今,已培养了几百名毕业生并在国内外小有成就。如何给学生们知识与技能同时更好的传承文化、提高综合素养?学校形成了具有玄中专国际部特色的实践活动性课程。该课程内容包括书法、茶道、美食和白话等。学生们聚精会神的眼神、开心的笑容、集体的点赞,意味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受欢迎程度。“今天借南京白话大师丁少华来校开讲第一课机会,举行开班仪式。目的是希望我们学生能理解这些课程背后的深刻的内涵。”

感动:布满老茧的手掌震撼全场

开班仪式上,主持人、学校活动性课程负责人何韵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张布满“老茧”的手掌照片,震撼全场。这张照片记录的是前期为18国际部上美食非遗课程的、秦淮区非遗美食传承人、蒋玉友先生之手。“第一次上课时,看着蒋爷爷将双手放进100°的开水和面粉中和面,听说爷爷一天要和将近200的斤面。我拉起爷爷的手看了一看,全是老茧。当时心想:熟悉掌握一门技能真不容易。”由于学习进步神速、李明昊被同学老师们亲切地称呼为“锅贴小王子”。作为学生代表,他现场分享了学习感受,“燃爆”全场。“三次锅贴非遗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是种坚持,也是对生活的热爱。牛肉锅贴是南京的风味小吃,尤其是蒋有记锅贴真的很好吃。这次学习了做锅贴,将来出国能做给外国同学尝尝,想想都很帅!”为了鼓励孩子们课程结束后继续坚持练习和传承,蒋老师还特地制作了25副擀面杖作为礼物,赠送给18国际的师生们人手一份。

惊喜!“rap小王子”拜白局大师学好“南京话”

“丁老师的白话讲得好不好?”“好!”白局第一课临近结束,人群中,一位身穿紫红色连帽衫、微卷发的男同学声音格外洪亮。他就是玄武中专17国际的郭骏鹏。自称丁老师粉丝说起对丁老师的初印象:“小时候,我和爸爸到开心茶馆看过丁老师表演。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但说普通话时间占90%。看到丁老师用地道南京话幽默地表达,感觉真的很棒。”据了解,从小精通钢琴、架子鼓等乐器的郭骏鹏最近迷上了rap。再难的饶舌歌曲,他都能一字不拉地说唱。享受音乐的他,还动辄即兴创作、表演。他主动要拜丁老师为师,将来还想用南京话创作rap。

玄武中专国际部还将尝试白局和戏剧课程融合,以《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为主线,进行创造并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