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455
post:539455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长干里社区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校园宣讲活动


2025年4月25日下午,中华门街道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邵天才老师走进西街小学古朴的校园。教学楼前的梧桐树下,孩子们早已整齐列队,胸前红领巾在微风中飘扬,眼神里满是对这场特殊宣讲的期待。

“同学们,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8月28日的上海南站……”一张泛黄影像跃上幕布:断裂的铁轨间,碎石瓦砾堆中蜷缩着一个啼哭的幼童,破损的衣衫浸着血渍,背景是被日军轰炸机撕裂的候车厅残骸。“这个孩子名叫多多,当时只有一岁半,他的父母在轰炸中当场遇难”,邵主任声音低沉,指尖划过屏幕,“如今他已成为白发老人,但那段哭声,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伤痕里。”

当“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的动画片段播映时,后排传来学生们的跟读声:“牛儿还在山坡吃草……”邵主任的指尖停在“王二小”画像处,说:“这位小英雄牺牲时只有13岁,他用放牛娃的智慧,保护了转移的乡亲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少年英雄呀?”邵主任话音未落,后排传来此起彼伏的回答,“刘胡兰、周银海,谢荣策”,邵老师在宣讲中告诉大家,英雄不分年龄,赤子之心永远滚烫。这些少年英雄用稚嫩的肩膀担起家国大义,他们的故事如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

“同学们知道‘松山大战’吗?”邵主任切换到航拍画面:云南松山主峰上,密布的战壕与弹坑至今清晰可见,3000余棵“忠魂树”在风中肃立。“1944年,中国远征军以血肉之躯攻克这座‘东方直布罗陀’,976位战士永远沉睡在那里。在这些战士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被称为‘娃娃兵’。尽管年纪尚小,可他们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他们毅然决然地拿起武器,踏上了满是硝烟与鲜血的战场。美国记者采访中问他们‘打完仗想做什么?’一个叫张全胜的九岁战士回答‘我相信中国抗战一定会胜利,但那个时候,我可能已经不在了。’”

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抗战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冰冷文字,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基因。正如邵老师在结语中所说:“当你们在校园里读书时,脚下的土地曾流淌着先烈的热血;当你们追逐梦想时,身后有无数英魂在守望。愿你们成为照亮未来的星群,让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永远闪耀光芒!”



中华门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文/图:方雅玲  审核:王进  发布人:赵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