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场极具趣味和知识性的法治研学活动在沿江街道路西社区青少年“法律明白人”基地火热开营。本次研学营,沿江司法所深耕“法润青苗”青少年普法品牌,创新学法形式,以榜样、行走、“趣”玩、匠心、表达为五大研学元素,旨在引导辖区内的青少年儿童在寓教于乐的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司法所通过强化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将自身命运与家国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锻造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
瞧!一群热血少年声音嘹亮,齐声诵读、歌唱,在国歌和绘本中认识中国地图、制作红色徽章、感受中国文化,袅袅童声表达着对党和祖国的热爱;瞧!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平安N次方警务体验基地、江苏省民防教育体验馆。在平安N次方警务体验基地互动体验式学习逃生救护、禁毒、反诈知识,VR技术、声控影像场景演示等智能化技术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来感知和交互,提高学习效果;在江苏省民防教育体验馆身临其境地学习国防历史、防灾减灾等知识,体验不同的逃生技巧。
为了让青少年儿童熟悉中国传统工艺,了解中国民间习俗,弘扬五千年的智慧美学,传承古法工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研学营里的漆扇、剪纸、竹编等非遗美育手工备受孩子们的青睐。当古老的漂漆工艺与法治生活相融合,孩子们熟练地用点、甩、弹、划等手法在水面绘图,再将扇子缓缓放入水中,摇晃落下,触底后拿出,一面面印着“法”字印章,清新淡雅、美轮美奂的漆扇便完成了;当非遗竹编与法治文化碰撞,孩子们以竹编为载体,在老师的教学下,一段竹,一片篾,在指尖来回翻飞,他们聚精会神,双眼紧盯绣板上的针孔,一幅幅精美的国风竹编画便呈现眼前。
研学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学习基础,不仅开设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反霸凌、预防犯罪等法治讲堂,还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类型的法学情境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法治思维。
“今年是第几个民法典宣传月?”“第4个!”“回答正确,请向前一格!”跟随着骰子投掷的点数,孩子们在“民法典飞行棋”上前进、停止,快速回答法律问题、完成相应任务、领取奖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法律知识以一种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根植在了他们的心中;“庄园的女主人丢失了一条价值不菲的项链,现在将委托各位私家侦探查明真相。”孩子们纷纷化身小侦探,分组通过富有激情的讨论辩论,巧妙地利用敏锐的五感来发现线索,最终成功抓获“偷窃犯”,孩子们破案成功,成就感油然而生。此外,法治播报员、小法官体验等小游戏,大大拉近了法律与青少年儿童的距离。
除了研学活动,老师、志愿者们还带领着孩子制定营地纪律规则,学习自我驱动管理;引领他们自觉主动完成暑假作业,阅读绘本,饭后整理餐桌,打扫手工垃圾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培养法治思维的第一步,点亮孩子自律的明灯更能帮助他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法治化雨润心田,雨露滋润禾苗壮。沿江司法所不断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把法治文化与实践学习深度融合,用法律浇灌,用爱心呵护,护航青少年在法治晴空下茁壮成长!
沿江社区教育中心
图文:丁旭
审核:姚金柱
发布:王青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