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575
post:531575

溧水区和凤社教:“老虎鞋、香囊制作”和“金丝草雕画”技艺传承培训班开课了!


2023年11月,和凤镇社区教育中心在溧水区教育局的推荐下,成功申报为首批“江苏省社区教育共同体”——南京市“非遗润民心”共同体成员单位。在江苏省和南京市“非遗润民心”共同体的指导下,和凤镇社区教育中心作为省、市社区教育“非遗润民心”共同体成员单位,能积极挖掘本地“非遗”传统文化,先后组织妇女、青少年开展了“老虎鞋编织”“棕榈叶编织”“金丝草雕画”技艺传承培训,受到好评。



为了把本土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下一代更好地了解“非遗”传统文化,并发扬传承下去。本学期,在江苏省“非遗润民心”共同体的指导下,和凤镇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省、市“非遗润民心”共同体成员单位的作用,面向青少年,在孔镇中学开设了“老虎鞋、香囊制作”“金丝草雕画”两个“非遗”项目技艺传承长期班,每学期至少开设10节课,共吸引了初一年级60多位孩子踊跃参培训。


3月13日下午,和凤镇社区教育中心和孔镇中学校领导共同为孩子们作了开班动员并邀请溧水区“非遗”老虎鞋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徐玉花老师和金丝草雕画首创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王强老师分别为“老虎鞋、香囊制作”和“金丝草雕画”技艺传承班的孩子们上了开班第一课。

“老虎鞋、香囊制作”第一课是从老虎鞋开始,接下来的课程会有龙头鞋、十二生肖鞋、各式香囊的制作。“老虎鞋因鞋头形似虎头而得名,又称“老虎头鞋”“虎头鞋”。老虎鞋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和习俗,老虎被视为勇敢、吉祥、正义的象征,因此,老虎鞋有着吉祥、辟邪、保平安的寓意,也就有了民间给小孩子穿老虎鞋的习俗。”徐玉花老师娓娓道来,“如今,老虎鞋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人们仍然保留着制作老虎鞋的传统,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的孩子们。老虎鞋不仅代表了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和关爱,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一次课程中,徐老师不仅讲解了老虎鞋的历史与寓义,还详细介绍了老虎鞋的设计理念、材料使用、制作过程。她耐心地从裁剪鞋样、缝制鞋帮、滚鞋边、绣虎脸、纳鞋底,直到把鞋底、鞋帮怎样缝合在一起,组成完整的鞋子作了一系列的讲解。

随后,徐老师重点教授孩子们怎么穿针、怎样打结,并指导孩子们亲自练习穿针、双线打结、缝制老虎鞋的鞋帮及滚边。她特别强调用基础针法平针缝怎么缝、回针缝又怎么缝,滚边条该如何剪制。老师详细示范后,让不明白的学生再举手,之后再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虽然制作缓慢,但都热情高涨,脸上笑意连连,有个学生说:“小时侯,穿妈妈做的鞋,等学会后,我也设计一双大的老虎鞋送给妈妈穿。”

“金丝草雕画”第一课活动现场,首先由王强老师向青少年们讲授了金丝草雕画复杂的制作工序。需先将草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平,再进行熏烫,之后再经剪、裁、贴、雕等工序,才能制作出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青少年听得津津有味,跃跃欲试,都想尽快亲身体验一下。

接着,王老师为孩子详细讲解金丝草雕画的刻画方法,他一边生动地演示刻画过程,一边耐心地讲解注意事项。孩子们兴致勃勃,很快纷纷成为小小“非遗”技艺传承者,惟妙惟肖地学着老师的样子动起手来,剪、裁、贴、雕……一步步专注而又认真地进行着。王老师认真地观察着大家的动作,不时上前纠正、讲解、示范,教育大家要慢慢学,从简单的开始,不要急于求成。

不知不觉间,一幅幅精致的作品呈现出来,同学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并自豪地举起作品,和老师一起合影留念定格美好。

品文化经典,享非遗魅力“非遗润民心”项目长期班“老虎鞋、香囊制作”“金丝草雕画”首次开课,不仅激发了青少年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奥秘的兴趣,还提升了青少年的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非遗”技艺传授方式,不仅使长存于民族记忆中的文化瑰宝“活”了起来,还使“非遗”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


溧水区和凤镇社区教育中心  图文:黄招辉  审核:杨亭  发布:黄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