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板桥菜粑粑制作技艺成功纳入第二批雨花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的官网上进行公示,在经过20天的公示期之后,区政府正式发文确认板桥菜粑粑制作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桥菜粑粑,简称“菜粑粑”,因其原料就地取材,口味老少皆适;又因其为圆形,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几百年来成为板桥民间美食之一。其分布范围除了板桥地区,还包括西善桥、铁心桥等地。
菜粑粑在原料选择上,采用落过霜的“矮脚黄”青菜、大雪时节腌制的本地黑猪肉、阳春三月的菜籽油、糯稻和晚灿米粉,皆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菜粑粑上还附着丰富的文化习俗,菜粑粑主要在春节、“二月二”、“三月三”、清明踏青、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娶妻嫁女、祭祖时制作。
菜粑粑,不仅是板桥的民间美食,更重要的是它凝聚了板桥百姓的文化认同和生活习俗:吃一口菜粑粑,一种乡愁油然而生;望一眼板桥老街,古朴的民风扑面而来。正如坊间有诗云:“美味早餐处处有,勤劳人儿尝甜头。板桥粑粑青菜馅,吃出季节吃乡愁。”
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乡的味道,贯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近年来,板桥街道积极推动菜粑粑制作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制作工艺,在升级过的板桥稻香部落内打造金陵味“稻”体验馆,让游客亲手体验菜粑粑的制作过程。组织未成年人亲手体验菜粑粑制作,探索传统文化之美,体验“非遗”传承之妙。
经过一系列努力,如今板桥菜粑粑制作技艺正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承载着板桥人乡愁味道的食物将更好地传承下去,陪伴在居民的生活中。
板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图/文:江志文
审核:张萌萌
发布:祁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