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培养辖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12月3日,新华五村社区与辖区机构堆彩美术合作开展“寻觅‘非遗’,传承文化”竹编画手工制作活动,通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亲手制作竹编画的活动形式,让社区青少年感受“非遗”之美,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
活动开始,王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结合图片的形式向青少年介绍竹编:竹编是利用各种竹子制作编制而成的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纹样。它通常用于制作各种日常用品和装饰品,如篮子、盆、瓢、筐、席子、扇子等。在2008年竹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至今。“咱们爷爷奶奶辈经常拎着的竹篮子、手摇的竹扇子都是竹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现在竹编主要体现在艺术品上。”在场的青少年饶有兴趣地听着王老师的讲解,当老师问到同学们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竹编手艺时,2个同学抢答道“我家就有太爷爷留下的竹编扇子!”“我家客厅挂着妈妈淘回来的竹编灯,可好看了!”竹编制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是古朴、大方,既实用,又美观。
活动进入第二环节,也是今日的“重头戏”——竹编手工制作,同学们每人领取一套竹编制作材料,通过王老师和董老师的讲解指导,开始了竹编画制作:首先用相框底板、双面胶,将彩色的竹篾一根根地横向排列粘好,再按照一挑一压的方式粘好纵向的竹篾,并适当调整竹篾的间距,竹编画底色就完成了,最后再蒙上同学自己挑选的包含“中国梦”“我爱祖国”等红色元素纸膜,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陆续在同学们的手上诞生。大家认真制作自己的竹编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编出传统工艺魅力,织出爱国情怀。
最后,王老师结合本次活动,进行了有奖竞猜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不到10分钟,有关竹编的20个问题就被同学们答对了。
“在生活中我们很少接触到这种竹编艺术手工制作,非常感谢社区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浓厚的爱国氛围中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参加活动的同学和家长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竹编之旅”圆满结束,本次活动让社区青少年体验到的不仅是中华传统技艺的精湛和竹编这项民间传统艺术的神奇魅力,也使得青少年初步了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美,提高了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了传统工艺的制作。社区希望通过举办此类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生活,使居民群众在体验、玩乐中了解“非遗”知识与文化。
江北新区大厂街道新华五村社区
图/文:仲琛
审核:柏雪梅
发布:仲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