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电信诈骗也越来越多,骗子的手段也越来越新颖,让人防不胜防。为进一步增强老年居民的防诈骗意识,有效防范社区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11月8日,板桥街道绿洲社区联合区委老干部局特邀南京市公安局内保支队首席反诈专家陈红燕警官,为绿洲社区居民普及反诈骗知识,现场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防诈、反诈安全教育。
活动开始,陈红燕警官就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段和特点等方面展开了重点讲解。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年居民深入浅出地分析现实案例,给大家介绍了冒充国家公检法机关、冒充亲友、虚假购物、虚构中奖、网络招工、网络贷款、办理高额信用卡等十余种诈骗手段及其作案特点,还特别提到了经常被我们忽视的快递信息泄露等问题,以案说法、以例普法,深刻剖析了违法分子诈骗手法、受害者受骗成因及防范对策。
接着,陈红燕警官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交流。通过现场扮演诈骗分子,模拟给居民拨打诈骗电话,与居民进行一对一问答,用最直观的方式让老年居民现场体验“被诈骗”的整个流程,让他们现场学习如何识别诈骗分子和如何防范诈骗电话。
陈红燕警官还提醒居民日常打电话和银行转账汇款要做到“四个不要”:1、不要轻易泄露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资料、密码等信息。2、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3、不要轻易给陌生人转账汇款。4、不要按照陌生人的提示在ATM机上操作银行卡。再高明的电信诈骗,利用的也是人性的弱点,牢记不贪心!不冲动!
活动最后,陈红燕警官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电信诈骗案件发生后的补救措施:1、要第一时间自救,如及时挂失自己的银行卡等措施。2、拨打110报警并请将报警电话保持畅通。3、支付宝、微信、银行卡汇款尽量使用延迟到账功能,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撤销。4、报警后48小时内尽快到派出所作笔录。5、即使没有资金损失,也要及时联系辖区民警或者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登记,防患于未然。
本次讲座宣传了防诈知识,让居民充分意识到谨防电信诈骗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防诈骗意识,提高老年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鉴别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无诈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板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图/文:王凯
审核:张萌萌
发布:祁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