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金秋,南京市江北新区社区学院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以“知·行学堂”为载体,创新打造“无界”课堂,于9月16日和10月28日举办“感田园秋耕,悟劳动之趣”秋收系列活动,邀请居民走进农耕园,在实践中体验农耕文化,在稻田里共阅绘本,知行合一,跳进名为“实践”的书中,走进生活的知识。
第一期:探秘农耕奥秘,美在九月金秋
学贵于知之。第一期活动,从农耕文化的讲述开始。科普老师结合秋分时令,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解了我国丰富的农业文化及农业发展史。
“行学”是研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科普老师将实物展示与语言叙述相结合,孩子们在田野课堂里聆听“红薯与芝麻一生”的故事。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农耕知识,老师还邀请大家走进农田,挖红薯、摘花生,孩子们在劳动中挥洒快乐的汗水,用双手感悟农耕之美与丰收之乐。
农耕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叶都是风景。树上翩然而下的不仅是落叶,更是自然更替的见证。每一个果实、每片落叶、每根树枝都是独特的自然之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居民们以植物拼贴画的方式探索了艺术与自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植物拼贴是对美好秋天的定格,更是美学教育的实践。
第二期:感悟劳动力量,行于十月田野
学更贵于行之。第二期活动,孩子们再次来到了小石头农耕园,从认识大棚与使用农耕工具开始。结合老师的讲述,居民们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发展为农业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居民们纷纷拿起箩筐,走进大棚,在采摘中体验秋收的喜悦。汗水让孩子们深刻领悟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秋天,稻草人是田野里的风景;而田野里的风景,也在稻草人的眼中。孩子们拿着自制的迷你稻草人,在老师的带领下读起了绘本《大米是怎么来的》。“稻草人也来帮农民伯伯了……”孩子们站在田垄旁,认真地阅读着手中的绘本,在彩色的图画里感受劳动的力量,结合采摘实践,深深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秋收系列活动正式落下了帷幕。通过这两期的秋收活动,居民们在实践中感悟农业文化,在采摘中学习农耕知识。劳动的不易更让孩子们加强了环保与生态的认知。
南京市江北新区社区学院在未来将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带着居民们走出书本与概念,走向缤纷自然、走进多彩生活,在实践中坚持知行合一的理念,打造特色现代化社区教育体系,助推新区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北新区社区学院
图/文:金中原
审核:邵丽君
发布:金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