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国传统手艺,增进亲子之间互动,10月22日,汤泉街道高华社区开展了“舞动竹节人,传承中国传统手艺”亲子活动。
“竹节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的人们就用竹子来雕刻和制作手工艺品,一直传承到现在。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很重要,与梅、兰、菊并列为四君子,是国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竹子同时也是非常好用的一种天然木材,尤其在南方地区,被广泛地用来建房、制作家具和日用品。“竹节人”主要就是以竹子为原料,它又叫“九节人”,因为“竹节人”的身体是用9个加工处理过的小竹节制成。竹子中空的特点又让“竹节人”成为一种非常好玩的玩具,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本上就有一篇课文讲“竹节人”的,课文中生动地描写了小朋友们在学校玩“竹节人”着迷的故事。
活动开始后,参与活动的15组家庭一起在木工坊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地学习“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杨老师首先给大家讲解了安全使用工具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做好防范措施。接着进入制作环节,领好制作材料后,先裁好9节粗细长短不同的竹节,分别作为“竹节人”身体的组成部分,这个环节可没想象中简单,大小朋友们一个个做得好认真。竹节做好后用砂纸打磨掉毛刺,在躯干上打孔,再用小木块制作“竹节人”的头,小朋友们发挥各自创意,做了方形、多边形和圆形等不同形状的头部。打磨光滑,再打上孔。接下来就是用绳子和纽扣把“竹节人”组合起来,最后就做成了一个漂亮又好玩的“竹节人”。“竹节人”做好了,想要舞动起来,发现头部好像切得稍微大了些,不过毫不影响小朋友们玩耍的热情。找个有缝隙的台面,就是“竹节人”的舞台,还有几个小朋友要比试比试谁的“竹节人”更厉害,在舞台上打起了擂台。活动结束了,每个小朋友都带着自己的作品开心离开了,还有几个小朋友仍然意犹未尽,拿着工具想要再制作一些小玩具。除了小朋友,活动现场还有不少大朋友——小朋友的家长们,除了过程中辅助小朋友制作,做好后自己也玩得不亦乐乎,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
此次“竹节人”制作活动,很好地培养和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家长参与,一起动手制作,也增强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很多小朋友表示以后还想多跟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这样好玩的活动。此次活动,也增加了孩子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和喜爱,在更多青少年的心中播下了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发展的种子。
汤泉街道高华社区 文字作者:苏婷 图片作者:苏婷 审核人:陈香 2023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