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中央门街道将军庙社区联合爱心助学协会举办“小小非遗传承人——南京传统民俗文化探索”活动,专门邀请手工艺人赵爱民带领20名孩子一起捏面塑。赵爱民自幼在南京老城南门东地区长大,他爱好文艺,5岁即登台演出。学生时代、知青年代和工作期间都是文艺宣传骨干。他擅长民间手工艺电烙画、沙画、捏面塑等,是一名多才多艺的传统文化传承人。
活动伊始,赵老师向孩子们讲解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面塑的起源、特点等知识。随后,就开始手工制作教学环节,赵老师说:“听说现在小朋友喜欢‘可达鸭’,我们今天就将传统技艺融入到现代的流行元素中,制作一个大家喜欢的面塑形象。”听了赵老师的一番介绍,立刻就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活动中,孩子们按照步骤,先铺底色,再揉鸭子的身体和头部,然后是扁扁的尾巴和嘴,最后才是各式各样的小装饰……很快,一只只可爱的面塑“可达鸭”通过小朋友们的精心制作成型了。五年级的魏骁、刘弈博和欧晨希都来自将军庙社区内的马台街小学,同为11岁的他们玩得特别开心,魏骁说:“在社区,我们可以接触到学校课堂里没有的东西,很有趣。而且,老师会讲解传统文化的起源,让我们的视野开阔了不少。”9岁的黄欣怡是力学小学的学生,她因为经常到外婆家玩耍,听说了将军庙社区会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妈妈金顺说:“在社区里,我们参加红色文化讲堂以及各种非遗课堂,做灯笼,写福字,走进梅园新村纪念馆和渡江胜利纪念馆……这些活动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多元化,让我们受益匪浅。”
将军庙社区书记陈晓燕说:“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撰稿人:将军庙社区 陈婕
审核人:中央门街道 陈何珍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