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板,是天神,一飞飞到官陡门。这边唱着凯歌去,那边急煞小日本……”这是1939年流传在宣州区狸桥镇和芜湖近郊官陡门一带的民谣,民谣中的“四老板”是指驻扎在狸桥的新四军二支队,民谣中所说的故事,正是1939年初那场“奇袭官陡门”战斗,这是新四军成立后的首次长途奔袭战。
1938年9月初,新四军二支队在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的率领下,开进了狸桥地区,驻扎在这一带。他们不畏牺牲,浴血奋战。为打破敌人的围困,给敌人以重击,粟裕决定远袭狸桥西北方的敌军据点——官陡门。
官陡门,位于芜湖市东北郊10华里。小镇东西长不过百米,南北流向的扁担河穿镇而过,将小镇切成两段。四周河网密布,沟汊纵横。这里离铁路和飞机场(今湾里机场)只有6华里,地理位置极为重要。1937年12月10日,日军侵占芜湖后,即在飞机场屯驻千余重兵,将官陡门作为重要军事据点。
1月18日清晨,寒风凛冽,新四军二支队一部在粟裕的率领下,从宣州区狸桥镇塔山刘村出发,采取了迂回曲折的行军路线,穿插到距离官陡门仅40公里的一个村庄隐蔽下来。1月20日上午,各连召开战前动员大会。午后1时,粟裕召集了排以上干部开会,具体分配了各连的任务,并规定必须要在战斗打响后的20分钟内结束战斗,并迅速集结回撤。至此,部队的中下层干部才了解了粟裕带领他们“绕圈子”的真正目的。傍晚5点整,部队继续前进,并改为急速行军,速度比平常加快了三分之一。
当距官陡门不到1公里时,战士们开始贴着堤坝的斜面悄悄前进,在距离官陡门只有二三百米的地方,随着一声低沉的“停止”命令,部队哗地蹲了下来。侦察员返回后,轻声报告:“从这边摸过去,敌人看不见,好打!”粟裕果断发出行动的命令。
突击队战士匍匐前进,接近敌人据点。第二梯队也随后跟进。当尖兵潜伏到距敌不到30米远的铁丝网跟前,正当拉开障碍物时,不料触响了敌人预设的警钟。粟裕一声令下,冲锋枪、轻机枪、驳壳枪同时开了火,不到2分钟,部队就顺利地攻破了3层铁丝网,解决了守在掩体内顽抗的伪军。这时,河东岸的部队也打响了。在新四军两路夹击下,刚从睡梦中惊醒的伪军晕头转向,抱头鼠窜,小镇的石板路上随处可见敌人丢弃的枪支。
此次战斗,从开始攻击到解决战斗约8分钟,连同清扫战场总共不足半小时,全歼守敌300余人,其中俘敌57人,缴获机枪4挺、长短枪70余支。
官陡门奇袭战极大地打击了驻芜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江南敌占区人民的抗日斗志。在官陡门战斗中,粟裕谋划之精、出兵之奇、行动之快、用时之短,都堪称突袭战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