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铁军扬名——北伐军攻克武汉三镇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然而,早在此前一个多月,就有一支部队已经率先出发,孤军深入湖南,与北洋军阀吴佩孚部展开激战。这支勇当北伐先锋的部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这支部队的骨干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团长由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因此又被称为叶挺独立团。它的前身是1924年11月由周恩来亲自组建、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支装备着铁甲车的劲旅作为“铁军”的起源,堪称是名符其实。

部队出师北伐前,周恩来亲自来到独立团作战前动员。他要求党团员和广大官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吃苦耐劳,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同时注意发动群众,团结友军,做好政治工作,并用“饮马长江,武汉见面”来激励全体官兵。

战斗打响后,叶挺独立团像一把锋利尖刀,连克攸县、醴陵、浏阳等地,直捣湖北境内,截断粤汉铁路,逼近鄂南门户汀泗桥。吴佩孚急忙调主力南下,据险死守汀泗桥,与第四军展开激战。正当双方相持不下时,叶挺独立团却在鄂南当地农民引导下,抄小路绕道古塘角,从敌军后方展开奇袭。共产党员聂鸿均组织农军和破路队、向导队,配合第四军主力从正面发起全线总攻,终于使敌军全线崩溃,独立团乘胜追击,于8月27日一举攻占咸宁。两天后,叶挺独立团又担任正面主攻任务,与第四军各部及第七军合力强攻敌军主力据守的贺胜桥。尽管吴佩孚亲自督战,斩杀败退的旅长、团长数人悬首示众,仍然无法阻止官兵雪崩式溃退。鄂南民众箪食壶浆,积极为北伐军送饭、送信、带路、运伤员、修工事,“贺胜桥鸡汤”由此美名传扬。

9月3日,北伐军开始进攻武昌城。第4军独立团和第10师、第12师等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冒着枪林弹雨,舍生忘死,奋勇争先。独立团一营营长、共产党员曹渊头部中弹阵亡。全营官兵前仆后继,仅幸存10余人。攻克武昌后,独立团将在战斗中牺牲的191名烈士埋葬在洪山脚下,墓碑上刻有“精神不死”“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等碑文,作为永久纪念。

鉴于第4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仁于1927年1月赠给第4军一面铁盾牌。正面铸有“铁军”两个大字,背面铸有四言题词:“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震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

“铁军”由此名扬天下。6个多月后,这支铁军的主力又按照党的指示从武汉出发参加南昌起义,谱写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