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职业教育江苏行系列报道——南京篇之五《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变革中实现新突破》



不同时代需要不同人才,不同人才需求催生出不同的专业,在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38年的历史中,改变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在变革中不断实现突破。

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来到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寻找这所百年学校快速发展的原因。


王牌专业群

“这栋办公楼的设计风格很别致,已有年头了,就算翻新时还是就着以前的风格来施工。”在校园内,校长姚峰讲述起了学校的历史,从明德书院到财经高职,无不透着学校厚重的历史。

“明德、尚美”,贯穿着学校百年历史的文化,在“德技美并修”的育人理念下,赋予了“明礼遵规、明技笃诚、明道精进、美在自信、美在创造、美在担当”时代新内涵,行成了系统化的“明德尚美”文化育人体系,滋润着学生。

▲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姚峰

智慧财经、动漫制作技术等专业群,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不少银行、证券机构的行长、中层骨干毕业于这所学校。“我们还重点打造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姚峰介绍说,南京公办幼儿园中很大一部分园长就毕业于该校。

目前,学校的智慧财经专业群入围教育部“智能财税1+X证书”试点,率先与正保安盛财务公司合作成立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真账实训基地,服务南京地区逾1000家小微企业,是校企合作转型、产教深度融合的典范。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群,建有教育部授予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苏省首批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南京市首批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领衔南京市动漫职教集团,是同类专业中全国知名,全省最领先的专业群,已申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紧跟产业需求

近年来,学校围绕南京“4+4+1”主导产业体系建设,聚焦“八大产业链”建设,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目前开设有会计类、金融类、旅游类、语言类、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7大类12大五年制高职专业。

2019年5月,学校联合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南京动漫职教集团;2019年12月,学校与华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云计算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平台;2020年7月,学校成功加入南京市婴幼儿早期发展行业协会;2021年1月,学校与科大讯飞正式签约,共建人工智能学院……

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学校实行校企协同育人,与60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协议。“我们每年引进企业培训师进校开展实习指导、共建课程、开发资源,同时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及实践教学能力,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姚峰说,这就促进了“产”和“教”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充分融合。

同时,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共同建设了正保财税邦、厚建融媒体、维晶动漫等生产性实训基地。


高质量发展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不成问题,但如何提升就业质量,如何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

对此,姚峰表示,他们为学生搭建了多向度发展的成长立交桥。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重点抓职业技能的提升,做到“点面结合、以点促面”。同时,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技能展美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近三年,学校在江苏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46个,这些奖项的获得,不仅是荣誉,更是学生自身能力提升的体现。

当然,为帮助学生做好实习,顺利就业,学校还建立“校—系部—班主任”三级实习管理体系,对每一位实习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抓好实习日常规范管理;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合理对口安排实习岗位,强化自身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学校向社会输送优质毕业生3000余人,不少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同时,学校五年制专转本考试通过人数连年增加,五年中近千人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此外,学校还与韩国汉阳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等多所境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有百余名学生成功出国留学。

在高质量发展上,学校围绕“立德树人”,凝练优秀校园文化,把学校育人目标定为培养高思想觉悟的爱国者、高品质社会服务的践行者、高品位创新文化的塑造者、高层次新技术的创造者的“四高”人才。同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优质化发展,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四鹰”工程发展机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到2025年,学校将实现管理科学规范、优质高效,做大做强五年制高职教育“基本盘”,打通职业本科教育“全链条”,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职业教育“新格局”,建成“引领江苏、全国知名、中国特色”的一流职教名校。

采访结束,郁郁葱葱的莫愁路校区,正值下课时分,学生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内踱着步,嬉笑的声音,宣誓着他们的多彩青春,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职业教育江苏行系列报道:南京篇之五》

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协助报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季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