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222
post:533188

南财高了不起的职校教师(智慧篇)|周会林:专家型教师用爱心和智慧培养奋发进取的学生


建设职业教育强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高职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高质量的职校教师队伍,是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与基础工程。

2024年,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迎来建校140周年;2024年9月,也将迎来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在全国职教系统聚焦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关键时期,南京晨报联合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走进一群职校教师生动的教育生活。他们助力青年学子涵育工匠精神、实现人生价值、跃升更高平台,他们引领青年学子践行“明德尚美”校训,充分展现职校教师之美:美在智慧,美在担当,美在自信,美在创新。

一名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4年,桃李满园,荣誉等身,著述颇丰,他接下来的职业生涯将如何度过?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系主任周会林的答案是:持续不断地学习、实践、提升,持续不断地研究、改革、创新,为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好的教学团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一路走来,他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到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留下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给出近乎完美的专家型教师的范样。

一名专家型教师的追求

南京财经高职校会计系师资雄厚,周会林更是大家心目中的学术大咖。

他是正高级讲师、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会计专业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会计技能大赛金牌指导教师,担任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主编中职教材并公开出版6本。

早在十几年前,周会林已是业界响当当的名师。2012年,他代表学校参加全省财经商贸专业“两课”评比,大家还以为他是作为专家团来担任评委的。得益于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和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他顺利斩获“示范课”第一名。

周会林的课在校内非常“抢手”,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摘得奖牌无数。

他精通会计业务知识,一路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不断地自我追求和自我进步,为的是更多地完善专业知识和结构,更好地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会计系流传着一个说法:参加转本考试的学生,考前都要从网上搜到周会林的照片,当作“考神”拜一拜。因为在学生的印象中,自带考神体质的周老师总是一考就过,他们也想沾沾运气。

他用自己的考证之路为学生做专业引领,很多学生都是受到他的启发,相继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在事务所工作,或者进入企业做财务经理。也有学生跟随老师的足迹,成了一名教师,分布在南京财经高职校和其他各类职业学校。

周会林说:“我一直追求做一名合格的专业课教师,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传递给我的学生,这是我的天职。”

产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专业课教师的企业实践上,周会林一直是个“行动派”。

作为南京市职业学校首届十佳“双师型”教师,他在企业单位实践累计近300天,担任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主要负责人2项,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探寻专业建设新动向。

他通过工作室及其名师影响力,走出校园,引入企业,探索了“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小范围的实践后总结经验,然后在全体学生间展开,完美实现了会计专业学生真账实操,不出校园完成了会计岗位工作的实习实践。

由他本人主持与企业合作研发的“动态汇算清缴系统V1.0”,于2020年7月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该系统用于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并用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学习。

他整合一线专业教师多年教学经验主编《会计基础》,通篇以一家公司为案例,帮学生真正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全面系统地打下会计入门的基础。这本教材也被纳入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院本教材。

周会林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变革,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引入到会计专业,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引进最先进的技术。“教师要更多地去企业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把它消化,转化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回归课堂,才能教出更多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新质生产力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他一边为教师考会计师提供资源和经费支持,一边安排部分教师脱产投入到企业实践锻炼,带动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提升。

让优秀的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

在个人能力飞速成长的路上,周会林的管理能力也被看见,从普通教师走向教研组长、专业办主任、系主任,带出实力强劲的教学团队——南京市首批会计优秀教学团队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周会林财会名师工作室团队。

他甘为人梯,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既要站稳讲台,还要把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名师。

他常年担任学校青年骨干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导师、学校“雄鹰工程”教师研修班导师,指导新进校的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评课;组织教师参加专题教研活动,举办专题学术论坛;指导教师撰写论文,带着教师做课题、编教材,引领着一个个奋力拼搏、吃苦耐劳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一批又一批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校中层。

周会林说,一个人可能走得比较快,一个团队走起来会比较稳健,所获得的成果也更加丰硕。近年来工作室2人获正高职称,2人破格获高级讲师职称,2人获专业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成员参加江苏省技能大赛获得4金2银1铜,指导学生获得2金22银11铜。“我们优秀的团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有的已经成为工作岗位上的骨干力量,有的进入本科院校进一步深造,用行动诠释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谢婷 徐海兵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