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506
post:539506

东西协作共探职教新路 课程思政赋能课堂革新——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中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及江苏省职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作坊培训在宁圆满结束


2025年4月12日至16日,由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主办、江苏省职业教育陈莉大语文名师工作室、南京市职业学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承办的“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中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及江苏省职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作坊第三阶段培训”圆满结束。来自新疆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江苏省多所职业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齐聚金陵,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研讨、文化考察等形式,共探语文教学改革新路径,共筑课程思政建设新桥梁。

东西协作:共担教育新使命

此次培训是宁喀两地职业教育合作的重要实践。自2024年11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的领导和推动下,两地共建“手拉手合作共同体”以来,江苏省职业教育陈莉大语文名师工作室与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研教共学、资源共享,持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本次培训以“课程思政引领,传统文化赋能”为主线,旨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5月16日即将举办的宁喀两地语文教研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丰赡:共呈前沿新理念

培训内容涵盖政策解读、师德建设、教学改革与文化传承四大模块。

首先是“语文教学设计与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强调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需以核心素养为纲,将课程思政全程融入目标、内容及评价。并结合案例解析“三链融合”实施路径,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指导,助力中职语文课堂成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阵地。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副所长夏英作“基于课程标准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专题讲座。针对学员的难题,提出“架设课标与课堂的桥梁”:教师需立足整体观,厘清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内容及评价的逻辑关联;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可持续发展,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有温度、有获得感的成长课堂”。

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专职语文教研员程云作“职教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专题讲座。他强调通过情境化任务活动提升学生职场应用能力。程云结合具体文本,剖析如何以“问题链”驱动深度思维,培养“好的阅读者与社会表达者”。通过案例示范与互动研讨,为参训教师提供了统编教材落地的“实战指南”。

江苏省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勇作“传承与创新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创新实践”专题讲座。他深入解读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理念,提出新时代需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他强调,职教创新既要扎根传统文化基因,又要对接产业前沿需求,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守正创新”的职教改革实践样本。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王云珠上了一堂《谁解其辛》示范课,开设了《指向深度学习的中职语文古诗词专题教学》讲座。他提出以“情境浸润”与“问题链驱动”为抓手,引导学生从“表层识记”迈向“深度理解”。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意境品析与主题探究,实现“以诗化人、以文化心”的育人目标。

江苏省职业教育陈莉大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莉以“从课程理念到课程落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为题作专题讲座。她以“一轴心、四结合”大语文教学为例,剖析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设计。讲座为参训教师提供了从理念到行动的完整路径,助力职教语文课堂焕发育人新活力。

AI赋能成长:诗韵飘香传承经典

2428班全体学生参与“课程思政视域下AI技术赋能学生培养——‘诗韵飘香传承经典’诗词挑战赛”。活动以优学派AI技术为支撑,在新雨荷教育杜秀芳校长指导下,在朱宁、邱华光老师技术支撑下,通过智能答题系统、诗词生成小程序等工具,创设沉浸式竞赛场景。学生分为小组,围绕《将进酒》《声声慢》等经典篇目展开“飞花令”接龙、意境AI绘画创作及诗词填空限时赛,系统实时生成数据分析学习盲点。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融入赛题设计,引导学生从《无衣》《国殇》等作品中感悟民族精神。班主任徐珊珊老师表示:“AI技术让诗词‘活’起来,学生从被动背诵转向主动探究,在科技赋能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活动通过“赛中学、学中悟”,为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创新范例。

同课异构:共探改革新路径

培训期间,江苏省与新疆伽师县教师代表同台竞技、互学互鉴。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吴开宇、扬中中等专业学校王伟、江苏省金山中等专业学校马善玲、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徐华荣、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学校汤莹莹、江苏省润州中等专业学校罗彩霞等教师与新疆伽师县赵晶郁、李英明、胥兵兵、马永娇等教师,就新教材古诗词专题进行同课异构、同台竞技,展现了江苏省域的鲜明教学风格和边疆地区语文教学的特色与活力。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评课沙龙环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语文课指委秘书长金月昌指出:“两地教师的交流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更为课程思政的落地提供了鲜活案例。”

课例展示:共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程

陈阳老师以“钟灵毓秀诚为本”为题,通过鲍当《孤雁》与王安石《商鞅》的对比赏析,引导学生从“孤雁”的坚韧意象与商鞅变法精神中感悟诚信、变革与家国担当,诠释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刘洋老师则以“勤耕不辍和歌行”为主题,围绕杜甫《归园田居(其三)》与卢炳《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通过田园诗画情境创设和劳动场景模拟,剖析古代文人的耕读情怀与劳动智慧,链接当代工匠精神。两节课例均以古典诗词为载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文本细读、跨时空对话和主题辩论,激发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认同与价值共识。活动通过“以诗化人、以文化心”的创新设计,为中职语文课堂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鲜活范例。

专题教学:共研统编新教材古诗词教学新举措

课程思政视域下统编新教材古诗词专题教学课例展示活动。李卫卫老师以《伐檀》《硕鼠》为切入点,通过“坎坎伐檀无休止,硕鼠无良民悲号”主题,剖析古代诗歌中的民生疾苦与社会批判,引导学生感悟公平正义的当代价值;焦紫涵老师聚焦李白《将进酒》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仰天大笑解千愁,天生我材图家国”为主线,结合AI情境演绎与辩论活动,诠释诗人豪情与家国担当的深层联结;李小丫老师通过《诗经·无衣》《采薇》赏析,围绕“我以我心荐轩辕,春风已渡玉门关”主题,以“边塞诗画”情境模拟和劳动场景再现,挖掘古代征戍诗中的集体主义与家国同构精神。三节课例以“文本细读+思政渗透”为路径,通过跨学科任务链设计和学生互动探究,推动语文核心素养与思政育人目标的深度融合,为统编教材落地提供了创新范本。

大赛赋能:共绘教学改革新篇章

本次培训,还集中展示了国赛、省赛优秀课例。国赛获奖作品中,卢晨晨老师以《赓承江脉淬今韵》聚焦江南文脉传承,通过数字沙盘再现诗词与地域文化的共生;陆秋玉老师《登亭空叹英雄泪》以辛弃疾词作为载体,结合历史情境剧演绎家国忧思;傅晓慧老师《落笔风雷凌九霄》借助AI书法生成技术,解构李白诗风中的豪迈气韵。省赛获奖课例中,徐珊珊老师《江南文脉润诗心》以苏州园林实景研学深化诗意理解;王学柱老师《傲雪凌寒传风骨》通过梅花意象跨学科赏析,链接工匠精神;周岩岩老师《万古愁凝青衫湿》以杜甫诗歌为轴,探究文人命运与时代共振。活动通过“技术赋能+文化浸润”的创新路径,生动诠释了课程思政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职教课堂改革注入新动能。

五天研学,共谱华章。江苏省职业教育陈莉大语文工作室、南京市职业学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单位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两地教师通过政策研读、课例研讨、AI赋能教学实践及南京文化考察,深化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共识。此次培训是东西协作的生动实践,为职教资源互通搭建了桥梁;伽师县老师们表示,将把南京经验融入边疆课堂,推动语文教学提质增效。未来,两地将继续以“手拉手共同体”为纽带,共探育人新路径,共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

(文、初审:陈莉;图:吕丹浓、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终审: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