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永阳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联合“戴家社区晚七点家长学校”迎来一场聚焦青春期教育的“小而精”家长沙龙。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江苏省仙林大学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惠教授受邀主讲,以“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技巧,重建亲子亲密关系”为主题,为8组家庭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家庭教育“沉浸式课堂”。
专业赋能:从理论到实践的“工具箱”
王惠教授深耕青少年心理研究二十余年,擅长运用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等技术,曾主导多场高校心理辅导培训及家校协同育人项目。活动中,他以“关系重构”为核心,结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剖析了亲子冲突的深层动因。通过“非暴力沟通四要素”“共情式倾听三步骤”等工具,引导家长跳出固有思维,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理解情绪表达。
现场还设置了情景模拟环节,家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孩子面对指责时的心理反应,直观感受“语言暴力”对亲子关系的破坏性。
互动升级:小班制精准破题
区别于传统讲座模式,本次活动采用“8人小班沙龙”形式,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剖析、个性化答疑等环节,深度聚焦家庭个性化需求。王惠教授结合家长提交的“育儿困惑清单”,针对性解答了“孩子沉迷手机如何引导”“学业压力下的情绪崩溃应对”等高频问题,并现场演示了“情绪温度计”“家庭会议的议事规则”等实用技巧。
茶歇环节中,家长围绕“青春期孩子的边界意识培养”展开自由交流,王惠教授穿插指导,以“提问—反思—实践”的引导式对话,帮助家长梳理教育盲区。
家校共育:从“单向输出”到“双向成长”
“教育不是改造孩子,而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王惠教授强调,青春期亲子矛盾的本质是家长未能适应孩子的独立需求。他通过分析“青少年大脑发育特征”,指出家长需从“权威管控者”转变为“情感支持者”,并推荐“每日15分钟专注倾听”“家庭共同兴趣培养”等具体策略。
活动尾声,家长通过填写“行动承诺卡”,制定出个性化改进计划,如“每周一次非评判性对话”“减少命令式语言”等。
专家寄语:
“每一个‘问题行为’背后都是未被看见的情感需求。”王惠教授总结道,“当家长学会用‘我注意到你最近似乎情绪低落’替代‘你怎么又板着脸’,改变的契机就已悄然到来。”这场两小时的深度对话,不仅为家长们打开了科学育儿的认知窗口,更标志着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从“普惠宣教”向“精准服务”的转型升级。
溧水区永阳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图文:徐瑶 审核:王作辉 发布:俞同良